第四十六章:氪金引领科技

第四十六章:氪金引领科技

  第四十六章:氪金引领科技

  “这……是什么武器?”站在温榆水边上一所大房子的二楼窗户口,举着千里镜观看了一会儿,黄台吉的眉心都快拧成个球了。

  黄台吉看着正在冲锋的八旗勇士一个个像割麦子一样倒了下去,简直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虽然说充钱就可以变强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但是十万京营究竟如何,大家都清楚短时间之内绝对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

  所以朱友健一点都不急,而且直接让王在晋这些人给京营的将士讲解战略。

  出兵之后,一定要持重......土墙到顺义城北的奴贼大营有六七十里,如果三军急行,一日一夜就能到了。

  你们可不能走太快了,一天走个八里九里就差不多了。

  要步步为营,走个八九里就安营扎寨。寨子一定要扎牢了,因为奴贼最怕的就是咱们凭城凭寨而战!

  来个堡寨推进,一点一点的逼近顺义,不给奴贼半点破绽,一定可以把他们逼走的。

  只要把他们逼走了,咱们就算大获全胜。

  因为奴贼这次入关所获很少,不足以补他们的支出,算是来亏了......一次亏了,就没有二次、三次了!

  而这个缓慢的进军速度也给了黄台吉等人反应的机会。

  毕竟范文程之前带过来的消息实在过于魔幻。

  然后他们就等来了——

  等到的是明朝京营大兵和蓟辽大兵以日行八九里的速度步步逼近的消息!

  日行八九里......真是比蜗牛爬快不了多少了!

  这两支大兵进军速度那么慢,摆明了就是畏敌惧战,怕了后金八旗兵了。

  可是得到消息的黄台吉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发现京营不是列纵队行军的,而是摆出了一个又一个方阵,交替掩护着前行的,根本就无懈可击啊!

  在顺义大营中等的有点不耐烦的黄台吉还亲自带着多尔衮、多铎、范文程、李永芳等人,在一队白甲兵的护送下,前行到北苑附近,隔着温榆水远观京营兵推进的军容。

  一看之下,黄台吉就更慌了!

  “大汗,”镶黄旗的白甲兵备御鳌拜肩膀上缠着绷带快步走到黄台吉身边,道,“奴才带人试探过几回......但是南兵都推着偏箱车行军,车上还装了拒马枪。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不知道用了什么奇怪的武器,杀伤力太强了,兄弟们顶不住了。”

  黄台吉自然知道他隔着老远就看到了。

  说有钱就有战斗力是不对的,有钱可以训练,训练是战斗力的基础,军纪是战斗力的保障,没训练,不会用枪,不会用刀,不会配合,一打就乱。

  所以朱友健花这么多钱,不是让他们去拼命,而是让他们抱团在一起别乱跑,壮壮声势就行。

  就好像现在真正和八旗兵交手的,还是他派的两千羽林军督战队。

  而他们现在用的武器,就是朱友健主导开发的(挂名)。

  之前前文中就提到过,早在东汉时期,班超就在《汉书》之中把兵家分为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和兵技巧四种。

  朱友健没当过兵,也不是什么军事迷。指望一穿越军事才华立马爆表,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说他一点都起不了作用也不是。

  至少在兵技巧上面,他还是可以给出一点指导意见。

  谁让相比起明朝人,21世纪的人接受的各种信息可能是他们几辈子都看不到的,想象不了的。

  朱友健曾经就看过一篇关于《世界最早的机枪是源自中国的清朝的连珠铳》的标题党文章。

  17世纪中叶的中国清朝初年,中国发明家戴梓发明了一种早期的连珠枪。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枪托,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

  “连珠铳”的机关设计十分巧妙,可以将击发和装填弹丸两个步骤连动进行,从提高射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当然它无论从射速还是结构,都与机枪大大的不同,虽然只能叫连珠枪,但还是比美国的斯宾塞连珠枪和温彻斯特连珠枪早了近两个世纪。

  发明这个“机关枪”的人叫戴梓,杭州人,精通于各种火器制造,这主要是受他父亲的影响。

  戴梓的父亲是朝廷当官的,也精通各种火器制造,戴梓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对火器非常痴迷。据说戴梓长大后还发明过一种射程百步以外的火器,但这个火器长什么样,威力如何,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就不得而知了。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摘录如下:

  “戴遂堂先生。。。。(中略),言其先德(按:指戴梓)本浙江人,心思机密,好与西洋人争胜,在钦天监与南怀仁忤。怀仁,西洋人官钦天监正。遂徒铁岭。言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夜梦一人呵责曰:上帝好生,汝如献此铳,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口焦)类矣。乃惊而不献。”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描写了这件神器:长的有点像琵琶,里面装着火药铅丸,前面有一根铁管子,扣一下扳机火药铅丸就落进铁管子中对待发射,然后再扣动第二个扳机随之铅丸被射了出去。总共有28发,打完之后需要重新装填。

  在当时绝对是一件神器,能一次性发射28颗子弹,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就是机关枪啊!

  不过由于满清对于中国采取了愚民政策,对戴梓发明的这种“奇思妙想”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比较鄙视,所以没有书籍会详细记载这些火器,除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而且《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狐鬼神仙的志怪小说,戴梓的那些科学发明竟然是以这样一种不严肃的形式被记载的。

  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

  戴梓也随军出征。他曾远向康亲王杰书献上了自己发明的“连珠铳”。

  这位康亲王来头可不小,他是努尔哈赤的曾孙,还是平定三藩和收台湾的重要功臣,不过这位战功赫赫的康亲王似乎更相信满洲人的骑射打天下,对戴梓的二十八连珠铳兴趣不大,看完便当作一个玩物丢在一旁。

  而不久之后,戴梓做了一个怪梦,梦中一个人怒斥戴梓,说他发明这种威力巨大的杀人武器是要遭报应的,会祸及他的子孙后代。戴梓醒来下的一生冷汗,心想梦中人说的有道理啊,这二十八连珠铳真要用于战场上,得多少人因此而丧命啊。从此以后,戴梓便将二十八连珠铳封存起来,设计图也毁掉了。以至于时间一长,别人也就忘了他这个发明了。

  这里可以看到距离朱友健所在的崇祯年相差不了多少。甚至有不少熟人还活到了那个时代。

  这也就说明其中没有什么代差(还没有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科技发展很慢的,许多东西欠缺的只是灵光一闪)。

  而朱友健手上还有徐光启这样的大牛……

  于是乎,有足够的科研人才,有丰厚的物质奖励(只要有好的发明,不但可以拿到丰厚的奖金,还能领到爵位),再加上一个坚信氪金就会变强,如果还不够强,那是因为你氪的不够多的老板。

  连珠枪就提前几十年问世了。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和戴梓发明的二十八连珠铳一模一样,但是威力绝对丝毫不含糊。

  而黄台吉率领的八旗军就非常有幸的成为了第一批体验观众。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