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此来赵国,是为了弭兵之事,赵晋两国开战以来已有三年之久,晋国如今兵锋虽盛,但人心思定,欲意谈和。”
“但新任赵王因而认为晋国软弱,后继乏力,欲出使魏国,联魏伐晋。”
“为今之计只能除暴君,选贤王。”
薛越皱眉,没有立刻回应柯良,墨家的目的确实简单,晋国试图谈和,赵王不愿,所以打算搞政变,把赵王换了继续谈和,这也符合墨家的非攻尚贤之意。
但问题就在于墨家要有独立推翻赵王的实力,也不必来救他。
说到底墨家只是个学派组织,而非党组织,并没有直属的军队和党支部。
那么墨家准备怎么推翻赵王?靠他?那根本不可能。
别说他现在已经失势,就算没失势也没那个能力,他穿越来的第一时间就了解过,原主虽然有钱,但是私兵不多,且无封地,连自保都做不到。
和养肥了待宰的猪没啥区别。
否则他也不至于束手就擒,就这么轻易地被抓进来,好歹是穿越者,他要是手底下有兵,拉杆子造反的勇气还是有的。
所以墨家的底气必然来源于别处,赵国内外对新赵王不满的各方势力应该都有参与其中。
说实话,薛越对这些阴谋诡计,政治斗争实在是不感兴趣,但身处于风暴中心,他很难脱身。
“墨家对这场战争怎么看?”薛越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太过匮乏,只能如此旁敲侧击。
“若论一开始,不过是两个大国之间的不义之战罢了,晋国公室以复仇为名向赵国开战,意图夺回土地,此等不义之战,如狗咬狗,我墨家是绝不会参与的。”
“然,晋国宫廷早已腐朽不堪,武备废弛,兵员紊乱,将无战心,开战不过半年,便已是前线溃败,被赵国连夺数城。”
“战败的消息从前线传回曲沃,当天便发生了暴动,无论是贵族、官吏,还是庶民,都早已对公室不满。”
“且又有晋武成王的谶语为名,万民汹汹,誓要晋国公室与万民约法,晋王不从,召集士兵镇压,其间有士兵不忍,消息传出,国人暴动,屠戮公室。”
“以至晋国公室无一人存活,后依晋武成王谶语,行共和之制,万民约法,立法为君,号称晋民共和国。”
“此消息一出,晋国上下闻此消息无不振奋,竟将赵国兵锋挡住。”
“随后曲沃之民不待约法结束,便自发组成军队,一路上号召各邑百姓参战,万众景从,箪食壶浆。”
“以不到一年时间就将赵国击退,甚至大有反攻之势,然,晋国百姓无心再战,数次试图与赵国议和。”
“但赵王不允,此战一直延续至今,此时仍有源源不断的赵人被派往前线,而晋国的万民约法始终未成,再拖下去,也恐生事端。”
“所以弭兵之事,势在必行,否则赵晋两国两败俱伤。”
薛越摩搓着下巴,大致明白了现在的局势,晋国的万民约法性质和法国大革命差不多,将天下贵族都吓住了,这恐怕也是为什么赵国迟迟不肯停战的原因。
和谈就意味着承认了晋民共和国的合法性,现在天下诸侯恐怕都在撺掇着赵国继续打下去。
只是,这个晋武成王留下谶语给后人挖坑,给革命铺路,这怎么看都像是穿越者啊。
如此一来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战国会一直延续至今,迟迟没有一统。
因为他这个穿越者不是第一个。
“那么你们需要我做什么?”薛越问出了心中一直藏着的疑问。
柯良微微皱眉,在他看来薛越不应该问出这句话的,最清楚这些的不正是他本人吗?总是如此拐弯抹角的考究,就有些过分了。
“宁远公应当比我清楚才是,在赵王登基的半月前,您就劝说公子服前往前线督军,振奋士气。”
“但自此,公子服便不见踪影,直至赵王登基都未在出面,也只有您知道公子服的去向。”
“公子服素有贤明,主张与晋国议和,是最好的继位人选。”
他们这些墨者能这么轻松的进入诏狱,自然不可能仅仅是靠花钱,还有很多赵国贵族和官吏的协助,所以不可能如晋国一样,甩开公室搞万民约法。
世家贵族不会同意,赵国与晋国的情况不同,公室与贵族、官吏的矛盾并不那么尖锐,三方在反对革命这一基本问题上有着足够的共识。
即便是政变,也会局势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薛越一脸高深莫测道:“行,我知道了,但此事暂不宜告知,明晚我会给你答复。”
柯良点头认可,墨家众人也随之散去。
薛越面上平静,心中却是在暗骂:‘知道?我知道个屁!我要知道还至于被关进来?我要有原主记忆当天就携款潜逃,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恨不得现在就自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借助穿越者前辈的余威,以先知的身份指挥着这些墨者带他逃亡,然后找个乡村开始种田。
先稳着种他个十年田,到时候达则农村包围城市,穷则当个小地主,学学陶渊明,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田园诗歌。
还能当个文抄公,名留青史。
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哪怕他穿越了,有了个似乎挺厉害的金手指也一样。
晋武成王这谥号是挺威风,但能不能震慑住几百年后的墨者,薛越心中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反倒要是知道了他不知公子服的去向,极有可能将他放弃,那可就欲哭无泪,只能等死了。
为今之计,只有等到明天清扫牢房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借助水中倒影,回溯原主的记忆,经过前三次的测试,他已经确信,记忆回溯会根据他的想法需要,主动筛选记忆。
有极大概率能得知公子服的去向,到时候也就能交代了。
薛越心中如此安慰着自己,看着手上的时间之书,只能将希望都寄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