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路透社

第022章 路透社

  基辅国立塔拉斯·舍普琴科大学是乌克兰最好的大学,同时也是苏联最好的三所大学之一,是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起名的顶级名校。

  谢尔盖虽然是校工,但是因为他父亲是州计委书记,所以完全不需要真正的负责工作,同时还分配了一处校内宿舍。

  夜里校园内静籁无声,可是在职工宿舍的一件房子里却热气腾腾,学校的经费很充足,所以锅炉房大爷总是能把职工宿舍的暖气烧的十分热。

  哈尼耶夫、普利斯丁、阿纳托、维雪斯基四人都脱得只穿一个衬衣,谢尔盖更是换上了一条海军衫,五人围坐在一张破木桌前,桌上放着一个食品袋,袋口打开露出是酸黄瓜,还有就是一块黄油和大列巴,以及一盘香肠、一块萨洛肉,还有就是一把小刀和半瓶伏特加。

  此时伏特加已经喝了半瓶,屋内又热,五个人的皮肤都还是发红,精神也渐渐亢奋。

  大家都是先各自问候,了解近况,哈尼耶夫则吹嘘起了自己扳倒柯察金的手段,同时表示感谢给普利斯丁碰了一杯。

  众人都知道哈尼耶夫一直都是有主意有手段的人,倒也并不稀奇,只是一起大骂柯察金该死。

  其他人也都一一说起了自己的近况和见闻,说了没几句阿纳托就变得健谈起来。

  由于阿纳托是莫斯科新闻社的实习记者,而这一家报社是戈地图执掌帝国后开始改革后成立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很快,同时这些年跟外媒接触的也多,所以阿纳托言语中就流露出了对美国和法国英国的向往。

  哈尼耶夫看其他几人说起北约国家也都没有了父辈祖辈的咬牙切齿,而是向往和羡慕,心里就是一沉,知道如果苏联的大多年轻人都是这种心态,那么苏联的意识形态大旗真的是扶都扶不起来了。

  哈尼耶夫回忆起自己的同学和亲人中对所谓的西方自由阵营的优质生活羡慕之情和对那些好莱坞电影里表现的社会向往的思想,忍不住长叹一声,他知道一个国家制度不管说的如何好,经济发展才是第一位,老百姓吃的喝的穿的都不如别人,那就难以坚定所谓的信仰了。

  毕竟社会主义也是为了让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可是现在苏联从二战前穷到了八十年代,但是远的不说,就是连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作为自由阵营和民主阵营斗法的擂台,从1979年以来民主德国就明显的败下阵来,从经济发展到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有精神享受等各个方面,民主德国都是失败的,所以整个苏联其实都弥漫着投降主义的氛围,戈地图成为总书记后一直搞改革,就是希望改变苏联的发展模式,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从而让这个伟大的帝国焕发新春。

  哈尼耶夫不爱听老同学对西方所谓的自由世界的羡慕和吹捧,他知道现在自己不管说什么都无法扭转他们的印象,所以只能岔开话题。

  说了一会儿闲话,阿纳托突然神秘一笑,道:“我下个月转正以后就准备换一个部门工作。”

  普利斯丁冷哼一声,不客气的说道:“你傻了吗?莫斯科新闻社的正式记者的薪水都在三百卢布以上,出差还有补贴,你去哪还有这么高的待遇?电视台吗?那可不怎么样。”

  阿纳托摇摇头,说道:“我得到消息路透社下个月会在基辅建立办事处,我想去路透社。”

  “外企,这个好。”

  普利斯丁和谢尔盖都露出了羡慕的神色,老实巴交的维雪斯基则问道:“虽然戈地图已经允许外媒进入国内,可是他们没有办法在咱们国内注册公司,你如果舍弃了你的工作,路透社无法给你交养老保险,你以后怎么办?”

  “养老保险?能去外企谁还要那玩意?”

  阿纳托冷哼道:“我已经跟路透社分社的负责人麦克先生接触过了,他很欣赏我,等我在路透社的分社入职后,每个月就有500美金的收入,换成卢布就是超过五百了,有了这么高的工资还要什么养老金,而且我以后要争取努力出国的……”

  阿纳托兴奋地喷着口水说出了他的北约梦,想着未来只要能移民北约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将是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除了哈尼耶夫和维雪斯基,普利斯丁和谢尔盖都十分羡慕。

  维雪斯基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对他而言有酒喝有肉吃就很幸福了,因此并不很能理解同辈的年轻人都想要移民到美国和芬兰瑞典等国家的想法。

  哈尼耶夫轻轻摇头,本想起身回家,可是忽然想起来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而且跟另外四大社也同为北约阵营,如果有对苏联不利的消息也多半能一起报道。

  哈尼耶夫想要利用两个月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作为舞台,利用这次重大事故来提前谋划,做出成绩,体现出一个大难临头的优秀铁血政治家的手腕,以此让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欣赏自己,甚至有可能直达天听让戈尔巴乔夫注意到自己,到那个时候自己才能跳出基层,有机会进入乌克兰甚至苏联的权利中心。

  哈尼耶夫不是傻瓜,他清楚自己想要利用核电站的爆炸做文章,第一是有生命危险,第二是在这次事件中太出风头,也许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有可能被有意淡化这个事故的苏联高层当成乱跳乱蹦的跳蚤给发落到冷宫,甚至给捏死,所以哈尼耶夫必须为自己找一条后路,那就是要进入外媒的视线。

  毕竟在哈尼耶夫的记忆中,核电站爆炸后苏联当局是封锁消息,蒙蔽群众,但是在事故造成的辐射粉尘飘到北欧后,欧洲国家率先对苏联核电站爆炸事故进行了报道,这才解开了盖子,然后让乌克兰、白俄罗斯乃至莫斯科的民众都愤怒不已,对苏联当局也无比失望。

  哈尼耶夫准备通过阿纳托结识一下路透社的麦克先生,并且可以做一下他们路透社的兼职记者为他们提供新闻素材,这样,在未来自己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政治豪赌中去,他们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免死金牌,甚至是晋升机会的推动者。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