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一年十月,“蒙古王子”也先土干来降,朱棣心中大喜,赐名“金忠”,封为忠勇王,并授金忠的外甥及其下属七人同为都督、都指挥等官,赐冠带织金袭衣。
这个也先土干是为鞑靼部的一个小领主,受阿鲁台节制,所谓“王子”只不过是自己给脸上贴金的说法。
他在十年前就受封为大明的“都督”,经常以个人名义向明廷朝贡,也会得到明朝的封赠,说白了就是个“亲明的投降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顶头上司阿鲁台一直都对他心存猜忌。
这次朱棣亲征阿鲁台,也先土干的“归降”只是在鞑靼那边混不下去了,自己跑来投奔。正好碰到朱棣此次北征一无所获,面子上很难看正在犹豫要不要撤兵的时候。
也先土干的归附,立刻受到了最优厚的待遇,直接给封了王,赐了名……
明朝的官方通讯有“邸报”和“塘报”两种,邸报是记录皇帝旨意和大臣奏陈等信息的,而塘报则是记录各地军政大事的,都要通过驿邮部门发到驻京大臣及地方各省。
北征前线的塘报传来“举国欢腾”,尽管许多重臣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此次皇帝御驾亲征徒劳无功的时候,顺手捡了个便宜,但依然还是要上表恭贺,把面子功夫做足的。
南京这边自太子以下所有的官员都在忙着这些事,之前的来朝贡的各国使臣也就没谁管了。
不过,算起来各国使臣来朝贡也有一个多月了,该办的事也都办得差不多了。
旧港使团此次入贡最主要的任务是上表请封,但正好碰上皇帝北征这件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
不过好在太子这边已经转变了态度,请旨册封的奏疏已经发出去了,太子公开宣读的令谕,蒋仁礼也当众接了,这件事基本上可以算是板上钉钉不会再出什么岔子了。
所以,使团采办好了返程的货物,把随贡品夹带来的货物卖掉之后,也就要准备返程了。
龙江关码头,费信送别张武的时候,抓着他的手,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武哥儿,真是对不住啊……原本说好了要送你的,还说到了刘家港请你去我家坐坐呢……”
费信这次来南京,一开始是陪着施济孙他们过来的,后来住进了郑和府上原本说是过些日子回刘家港的。
可没想到张武献上水泥配方,采买原料、租窑试烧包括后来帮着一起重新设计钢筋混凝土塔基等等,张武做这些事的时候,费信都在旁边帮忙。
现在张武要走了,郑和一方面要讲钢筋混凝土用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建造,另一方面又接受了太子的命令,让他会同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选址设“水泥官厂”。
按照太子的意思,是要将水泥列入军需!
这些事情郑和怎么可能忙得过来,自然要找熟悉水泥烧造的人来负责……这么一来,费信就被抓了差。
不过这对于费信来说其实也是好事,原本他这个随军的通译主簿,只是一个有职司没品级的僚佐官,他的正式身份依然是太仓卫从七品总旗。
对他这个半文半武的亲信,郑和一直想找机会提拔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位置。
如今就因为水泥烧造的事情,郑和请了太子令谕,委派费信担任新设水泥官厂的正八品提举,隶属工部虞衡清吏司。
虽然是从七品降为正八品,但能够从军中调入工部,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而且这烧造水泥的事,是太子殿下看重的,将来自然不愁没有升职空间。
说到底他这个机会也是张武给创造的,尤其是这段时间两人每天都在一起,费信对张武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友谊。
尽管费信比张武大二十多岁,按理说也算叔父辈了,可不知怎么的,费信感觉张武就像是自己的弟弟一样……一点都没把他当成一个孩子。
张武笑着对费信拱了拱手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松岩先生,你就是送我到了刘家港,不要是要分开吗?咱们说好了,保持联系,每月一封信……”
其实,他对费信也有些舍不得,不过他提醒费信“常联系”还有另一层意思……
这次来到大明,张武的目的是为将来的计划打下了一个稳固的基础,像费信这样的人,将来必有大用,尤其是费信现在虞衡清吏司任职,这对于他下一步的计划非常重要!
只是暂时他还不能和费信多说什么,况且船也要开了……
“武哥儿,刚刚上船之前,太子那边给我送来一封密信!”
张武上船之后,徐凌就立刻过来向他汇报了。
接过徐凌递过来的那封密信,打开来看了看,张武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太子给徐凌的这封信,其实就是一份胡濙从北京发来的情况通报,因保密需要由太子代转。
半个月前,胡濙抵达了宣府在前线见到了朱棣。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样,胡濙向报告了建文帝的死讯,让朱棣彻底安心了。
只是唯一有些不同的是,与此同时胡濙还汇报了建文帝嫡长子朱文奎,化名“施济孙”,暗藏在旧港宣慰使司府的情况。
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朱棣大骂死去的施进卿“狼子野心”,如果不是胡濙在一旁劝说施二娘夺嫡正好破坏了建文余孽的阴谋,有功于朝廷,恐怕这件事还会牵连到施二娘身上。
现在皇帝已经正式颁布了旨意,册封施绍文继任旧港宣慰使,由其母施二娘摄政。同时还应施二娘的请求赐名“妙善”,颁给冠带、银印和袍服等等……
“胡侍郎在信中说,皇上给你升官了……呵呵,还是他这个当老子的,比儿子大方!”
胡濙信中转述了朱棣的圣旨,将朱高炽之前说的升任锦衣卫指挥佥事的任命改成了从三品指挥同知,又升了一级,赏钱更是比朱高炽那区区五十两增加了十倍……可惜给的是五百贯宝钞!
“徐凌,要求你尽速清查建文余党的情况……你打算怎么查啊?”
听到张武的话,徐凌心头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