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子问了几句“身体好不好”“最近念些什么书”“书要读弓马武艺也不可废”之类的话后,朱棣瞥了一眼一旁躬身垂首有些紧张的王振,听朱瞻基解释了之前一番讨论的由来和王振的身份来历。
朱棣就着刚刚金英的斥责,对王振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
“你叫王振?入宫前还中过秀才,看着倒有几分见识。你说钞法之弊日积月累……给朕说明白了!要是说不明白,朕就治你个妄议朝政之罪!”
之前王振说宝钞是“国家信用”的时候,以百姓最简单的思维解释“货币价值”等同于皇帝对天下百姓之“信诺”,这番话确实挺让朱棣受用的。
尤其是那句“百姓相信皇上的话,所以也就愿意相信宝钞”,最配他胃口。
因为一直以来,朱棣都有个心结,他就怕人家说他“得位不正”,而王振说“百姓相信皇上的话”,说明百姓是认可他的君权“天受”而非“篡位”,这就是民心所向。
可后来王振又说钞法之“弊”,这两者前后就有些矛盾了。
“陛下,奴婢妄言……”
王振跪下之后先请了罪,接着犹豫了一下,仗着胆子说道:“太祖行钞法之初,是因朝廷铸钱缺铜,为推行宝钞,故规定百姓以金银兑换宝钞,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且百姓不能反向以宝钞向官府兑换金银,说白了就是只许进不许出,从而控制金银交易,以利钞法实行……”
王振将自己当初和张武讨论钞法利弊时总结的许多实例,一一刨析,分析鞭辟入里,不但朱棣听的津津有味,一旁的朱瞻基更是拿起纸笔择要点记录了下来。
“以钞代金银交易,方便百姓携带流通,又有国家信用做保,钞法推行之初确是良政。然所谓时移世易,以从当初推行宝钞利多弊少,流通至今却因奸邪宵小钻空子,衍生出许多弊端,朝中如夏原吉之流,食古不化固守太祖时的旧例不思变通,更是让这些弊端愈演愈烈……”
听着王振的这番话,朱棣也是有些心惊肉跳。
他虽然深居宫中,对民间的事也并非一无所知,至少平时从厂卫密报的一些弊案中了解了不少,之前是没有细思根源,但经王振这么一说,还真是触目惊心!
在西南蜀中某些地方百姓私下里拒用宝钞,铜钱成为了主流货币,甚至还出现了金银大宗采购。
永乐十九年,蜀中一奸商与官员勾结,将湖广一代收购囤积的宋元古钱和民间私铸掺杂锡铁的劣钱,从百姓手中以一贯宝钞兑两百文铜钱的兑换比收购宝钞。
然后以这些宝钞缴领勘合,从射洪县换了大量井盐贩运……
因此事所涉的奸商与蜀王朱椿家奴有勾结,锦衣卫的密报叙述的非常详细,朱棣当初只关注到蜀王是否有不法之举,其他的事情就没多过问。
但是关于蜀地之民拒用宝钞和宝钞换钱高额差价的细节,他曾经心存困惑。
现在被王振这么一说,对其中缘由倒是说的清楚明白了。
“百姓手中的宝钞不得兑换金银,钞法实行之初的限令,加上夏原吉之流,遇到府库缺钱就让宝钞提举司滥印发钞,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宝钞贬值甚巨……钞值不稳乃钞法诸弊之根源!”
朱瞻基听到这儿,情不自禁地拍了拍桌子,哼了一声:“怪不得方才说夏原吉清廉,王振你不屑一顾,现在看来此等昏官庸吏与我大明之害,就算他再清廉又有何用?”
王振刚刚所说的,和孙子的这番感慨,让朱棣已经全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他手下那些所谓“治世明臣”,一个个都是蠢货,兜里没钱花就开印钞机印票子,老百姓手里的票子越来越不值钱,自然不愿继续用宝钞了……
刚刚王振说宝钞的价值是皇帝的承诺,可现在他这堂堂天子的“信用”,被手下这帮蠢货生生的给搞成了废纸一张。
“昏庸之官该杀!”
朱棣这句话,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当年主持闱试的夏原吉因其策论的激进言论拒录,王振因此心生怨忿,时不时就要攻讦一番。
可当朱棣说“昏庸之官该杀”,他下意识地跪伏在地。
“陛下,奴婢刚刚妄言,实乃心中所想,并非借机馋惑君上……恳请陛下勿动杀念啊!”
听他这么一说,朱瞻基也立刻回过神来了。
他父亲对夏原吉被关在牢里一直都念念不忘,几次想奏请皇帝赦免其罪……如果因为今天他和王振这一唱一和,把夏原吉给弄死了,等他老子回来能饶得了他才怪了!
“陛下,适才孙儿无状!求皇爷爷息怒!”
金英见朱瞻基和王振纷纷求情,连忙进言道:“陛下,您刚刚说让王振将钞法之弊说个明白……不知道他这算是说明白了吗?若是说得不对,还请陛下治他个妄议朝政之罪!”
虽然金英这么说看着像是要让朱棣把王振给治罪,其实他已经看明白了,皇帝已经认可了王振的话,现在这么说无非是借机把话题给转回来……夏原吉该不该杀的话题就不用再提了。
朱棣瞥了他一眼,沉吟了片刻说道:“虽然他说钞法之弊,朕是听明白了,但钞法要如何更易,却还要审慎考量!妄议朝政之罪就算了,王振能有这番见识,却是该赏的!金英,赏他一百贯……制钱!”
“奴婢谢恩!”
就在王振磕头谢恩的时候,突然外边传来了太子抵京的消息!
“陛下,太子殿下返京,现在午门外候旨请见……”
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一直在等待的那个“结果”终于来了。
“金英,你去传旨……太子刚刚返京,朝堂觐见今日就免了,明日大朝上殿一并复命。”
虽然朱棣对金英说的正式口谕是“不见太子”,但其实是不想让太子和那些随行大臣一起正式觐见。
他说完之后,压低了声音说道:“你转告太子,太孙抱恙,让他先回东宫父子团聚……我在这儿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