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先生,请坐!”
朱允熥施施然的坐下,早先准备的东西很多没用上,不过这样也可以理解。
自周朝之后,上层人士相继被神话。
皇帝是真龙天子,勋贵是转世神将,状元是文曲星,导致不管是皇帝,还是基层官员,在老百姓面前都被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是好事但同时也是坏事。
不过就目前而言,当成好事就行了,有利于他统治琼洲。
至于日后,随着时间转移就可。
“今日的事情,不知三位先生有什么想法?”
“回禀大王,臣看到了百姓对于学识的相望,这对于我们而言是好事,可对于财政而言却是坏事。”
黄子澄笑道,他比朱允熥早到琼洲,自然也认识到琼洲当地的落后与野蛮,单单是村族器斗都知道发生了几次。
民风彪悍而凶悍,但同时还有一份淳朴,只是淳朴被现实的生存压力压制,如何将淳朴一面利用才是关键。
“还有呢?”
“狡猾,大大的狡猾,这些宿老敢在这个时间涌上王府,就是看到大王立足维稳,自身又结社与乡临,料到不管如何大王都不会动狠手,他们不会倒大霉!”解缙到处宿老所想。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样狡猾好,没有这样的狡猾,我们想和他们接触,让他们参与到琼洲的建设上来,不知要花费多少力气,如果我们可以用好这份狡猾,我们接下来的动作会非常顺,反之将非常麻烦!”
朱允熥提点道。
解缙这个人有才,但这个人也狂,早年说其目中无子或许夸张,但绝对有这个影子,回家读书几年解缙有改却不大,借此敲打一番希望他可以明白,避免再走前世的路。
“解缙受教了!”
解缙起身,恭敬的朝着朱允熥做礼。
“这一礼允熥受了。”
朱允熥大大方方受下解缙的师礼,跟着说道,“读书使人明德,懂仁,守礼,但这德,仁,礼是即是对自己的也是对百姓的,自我的约束自己决定,百姓的智慧则要从百姓中而来,老百姓读过书,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教化,他们对一地的认知,他们祖辈传下来知识,书上不会写,也不会记录,本王觉得想要践行行知合一之路,就需要深入老百姓中去,然后结合情况从老百姓中走出来,两者相互融合。”
“吾等受教!”
黄子澄,解沦,解缙纷纷起身说道。
“坐,当然啦,这中间的决断还是依靠自身,百姓狡猾,诉求千千万,可以讲究平衡,制衡,但最重要的还是满足绝大多数正确的诉求!而在这之前,就是定下一个规矩,一个公约!”
朱允熥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册子,“这是我列下的框架,三位先生既然接了之前的差事,那么如何填充框架内的内容,就交给三位先生,除开土著之外,也可以邀请工匠,下马坊军护一起商量,暂做为我琼海国的法典。”
黄子澄接下册子,有所不解的说道,“大明法典完善,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大明法典?”
“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大明律脱胎与宋律,宋律有来自隋唐,甚至有汉的影子,千百年来大变没有,小增小改不断,繁琐却简陋,比如株连之罪,一人获罪三代株连可以理解,但株连九族是否太过?”
“……”
“一件杀人案,因人不同,身份不同,刑法不同,是否真的公正?”
“大赦,大庆大典大赦天下,死囚脱困是否合理?”
“肉刑,使人残肢,因一时之罪断终生,是否残忍?”
“帝王喜怒,怒着杀人,喜则特赦,此为法治还是人治?”
“大明浩大,南北统一用典,是否考虑到本地情况?”
……
看着沉默的三人,朱允熥开口如吐珠,一个个问题直接爆了出来。
“当然,这需要过程,不是让你们一下子拿出来,而且我相信,琼洲接下去几年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会太多,只要建立一个基础就可以。”
朱允熥做出总结。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知法,人言不足恤,我琼海国的确需要一个适合本国的法典,不能照搬照抄,就人口而言,琼海国人口凋零,若行大明律连坐之法,恐不适合。”黄子澄赞同道。
“大明律繁琐,看似明确诸多之事,但实则乡邻宗族之间,嫌少按大明律做事,更多的是他们之间潜移默化而产生的约定,解某之前想过缘由,如今看来是大明律不全,没考虑到本地的情况,若是照顾到乡邻宗族,或许可解决法典难以入乡邻的问题,从而有善的管理。”解缙有所明悟。
“不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溺毙女童,此类案例在大明不少,琼洲是否有?可若是没有女童成长,往后如何生养,没有生育,人口从哪来?
如果可以定下公约,对女童进行资助,是否可以让更多女童活下来?
同时我琼洲气候,一年三熟,未来粮食不缺,又有渔获相补,是否可以规定法度,在特定的年限中鼓励生养,遇到荒年在定下规则,减免人口出生,做出调剂?
而不是像大明一刀切?”
“这些在大明不好做,但琼洲一无所有,为什么不试试?”朱允熥笑道。
“王爷远见!”
“善!”
“可以试试,或许我等可开一先河!”
三位顶级文人相继明悟,大明是大明,琼洲是琼洲,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治理琼洲,而不需要受到大明重重约束。
“读书有学校,我们与百姓沟通,是否也可以搞一个特定的地方,好让老百姓和我们接触?”
黄子澄提议道。
“自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单独修建一场地,暂时称之为通政院。
通,通知。
政,行政,政殿。
通政院建立之后,就是我们琼海国给老百姓解释政策,定理法典,接受百姓提议的场所。
可以搞得像戏园子的地方,别因太郑重让人害怕,平日内安排官员负责,解惑百姓的问题,特定的时间邀请各方百姓共同商量!”
“善!”
三人齐声说道。
解缙更是大胆的提议道,“我观大王善界画之道,既然为新城做出的设定,学校做出的设定,不如也为这通政院画下蓝图,既能宣扬大王对通政院的态度,也可以让百姓感受到大王的仁德!”
“此提议好,还请大王为此赐下墨宝!”
“臣附议!”
黄子澄,解沦纷纷称赞。
“你们是要累死我啊,不过我只是累一时,你们要累一世!”
“大王放心,若事实如此,黄某愿献此生!”
“吾也是如此。”
“哈哈哈!”
事情敲定,书房内传来阵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