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4)

第六十二章(4)

  柳文泰听着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近的枪声,知道再后悔也没有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突围出去。他马上将身边的弟兄全都收拢到一起,大约有六十名左右,其余的二十多名弟兄有的已经倒在了院子里的某个地方,有的还在院子门口和门外拼命抵抗着鬼子。

  他此时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这些敌人又是在哪个方向多些?哪个方向少些?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去判明情况再做决定,必须要当机立断。他下令全体冲出去,直接向自己的阵地方向突围,突围的时候以班为单位。他还下令任何人只要能够冲出去,就不要去管身后的情况,能冲出一个是一个。

  他的命令出口,没等所有人都有所反应,他已经身先士卒朝大门口冲了过去。他的心里很明白:今天的突围会很困难,说不定会有很多弟兄回不去,但他相信凭自己手下弟兄们的战斗力,大概还不至于全军尽墨。他之所以选择向自己的阵地直线突围,那是他认为这中间相隔的距离不远,同时他也相信自己阵地上的人一旦发现这里情况有异,绝不会见死不救的。

  他和弟兄们冲到了门外,周围的巷子里都有鬼子,不过好像人数还不是非常多。留在门外担任警戒的弟兄在这里还有不到十个,靠着手里自动武器的火力,这才将鬼子拒止在二十米到四十米以外的那些巷子里。

  他没有片刻犹豫,带着弟兄们以冲锋枪开路,照直向来时的方向冲了过去。他的手下强行冲到了他的前面,很快就冲进了巷子里。巷子里鬼子还不是很多,弟兄们手里的冲锋枪,特别是那些“汤姆逊”冲锋枪,在巷子里发挥出了最大的优势,当者披靡。

  冲在前面的弟兄不断有人倒下,后面的弟兄毫不停留,继续向前冲,很快他们就冲出了村子。一离开村子,他们就能够看到远处自己人的阵地了,那边好像也发生了战斗,不过并不激烈。柳文泰来不及清点一下人数,带着弟兄们就向自己的阵地那边跑。

  村子里试图包围柳文泰他们的,是鬼子的两个小队,人数比特务连多些,差不多有一百十几个。这些鬼子都是属于野田中队。桥本率领下向周思理部进攻的,是鬼子的荒木中队,这个野田中队没有和他们一起出发。在桥本和刘成基率队出发之后,野田中队才以加强对狼山八路军的警戒为借口出了城,他们在城南绕了一大圈,入夜以后突然转向,悄悄地来到了桥本的战地。来到这里以后,他们也没有出现在前线,而是向铃木报到,分散隐蔽在了战线后方的这个村庄内外。

  铃木有六七分的把握,断定***军在战线上占不到优势,就会偷袭战线后方的敌方指挥所。他和桥本商量好了,在这个假的指挥部内外伏下精兵,如果***军偷袭,就由野田中队对其实施第一次打击。铃木认为如果有人偷袭的话,一定会是他们刚成立不久的那个特务连——这个连最近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气势正盛,也就难免会有骄气,他们不会放弃这么个大好的机会的。

  事态的发展还真的落到了铃木的算计之中,特务连潜入村庄,并且对“指挥部”发起了偷袭。他们一进入那个院落,外围隐蔽着的野田中队就向这边包围过来。

  野田中队战斗力很强,吃亏在装备的都是野战武器,在巷战中根本不是特务连自动武器的对手。他们事先做过精心准备,包围圈形成得很快,眼看着就要将特务连装进口袋里。没料到特务连的冲锋枪火力这么厉害,还有他们投出来的那些个美制手榴弹,威力都很惊人,硬是被他们冲破包围圈冲到了村子外面。

  柳文泰他们冲到村外以后,脱离了房舍的掩护,一切行踪都暴露在了敌人的眼里,于是马上就引来了鬼子一轮疯狂的火力追击。

  这也是在铃木的计划之中的,没有超出他的预想。他的挺进队没有参与村子里的战斗,全都集中在村外。他预料特务连在冲出院落突围的时候,突围的方向会选择和自己人的阵地平行的方向,也就是从村子的侧翼突围,那将是阻击部队兵力和火力都比较薄弱的方向。等到他们冲出一段距离,脱离了对方主要的兵力和火力范围,再转向自己的阵地方向撤退,如此承受的打击会轻一点,处置起来也灵活得多。

  他没有想到这些***军特务连的人,竟然直接就选择了向自己阵地方向突围——一般情况下,这个方向正是堵截者兵力火力最集中的方向。

  这些偷袭者战斗力确实不弱,也敢打敢冲,行动起来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这一点让他们争取到了不多的一点点主动权。当这些***军冲到村外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还有四十多人,冲击的势头却一点都不见减弱,野田中队的官兵显然拦不住他们。

  铃木的挺进队部署在村庄的侧方,离开柳文泰他们突围的地点有两三百米的距离。他对这种情况也有准备,在柳文泰他们冲出村子,并且全速向自己阵地的方向飞跑的时候,挺进队要跟在后面追击的话,那是追不上的。铃木于是下令一直在待命的掷弹筒分队急速射,封锁住***军特务连撤退的道路。

  这些掷弹筒手并不全都是挺进队的,大部分是野田中队的官兵,两支队伍相加,在这里集中了十具掷弹筒,都是八九式的。他们发射的榴弹,密集地落到了特务连撤退的路上。特务连中途不断改变着方向,但是这些掷弹筒发射的榴弹总能及时跟上他们的节奏。如此一来,不但给特务连带来了新的伤亡,还大大的迟缓了他们撤退的速度。

  挺进队出现了,他们利用掷弹筒造成的这点时间,迫近到了离特务连一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柳文泰一看没法顺利撤退了,只好留下一部分弟兄担任阻击,掩护其他弟兄继续后撤。双方近距离交火,很快就分出了高下。

  特务连中不少弟兄都是军统训练出来,或者说是受过军统训练的,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并不比鬼子挺进队差。但是和挺进队一比,立马看出了两边人马的差别——特务连留下担任掩护的弟兄拼死抵抗,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的枪法也都不错,让追击的挺进队的鬼子不敢过于迫近。可是他们的同伴退走之后,很少会组织起新的掩护,这些担任掩护的弟兄往往就是用自己的生命,给退却的弟兄换来一点时间。

  挺进队的鬼子不一样,他们分成了好多个小组,互相之间都很注意配合和掩护。不单单是小组和小组之间互相配合,这些小组又组合成三个小队,三个小队之间也配合得很默契。一旦有一个小队被特务连的掩护兵力拖住,另外的小队或者小组就会接替前者,甩开掩护者继续追击。

  挺进队的鬼子在火力的运用上也比特务连好,他们的机枪和步枪,就是在一百五十米以内压制着特务连。一旦特务连被迟滞,让鬼子冲到一百米甚至五十米以内,他们的“百式冲锋枪”才会开火。他们的冲锋枪没有特务连多,但是一部分冲锋枪开火的时候,另一部分却在待机;先射击的冲锋枪子弹打完要换弹夹时,待机的冲锋枪这才开火,及时的弥补了前者留下的火力间隙。

  总之,鬼子挺进队虽然武器不如特务连,人数也没有占到压倒优势,但是战术上的配合极其默契,充分发挥了他们手中装备的威力。而特务连武器精良,单兵技术出色,个顶个的话丝毫不逊色于鬼子挺进队,就是战术上缺少配合,或者说还没有摸到特种作战的真谛。

  特务连这边的动静,惊动了一直在观察着这边的冯登高。他意识到特务连遇到麻烦了,于是马上下令待命的二营两个连出击,一定要把特务连接应回来。

  二营的两个连冲了出去,由于当面的敌人人数不是很多,防线被他们冲开了一个缺口。一个连留在缺口上,拼命守着缺口不让两边的敌人合拢。另一个连直扑特务连过来的方向,在他们的接应之下,柳文泰和一部分弟兄总算摆脱鬼子挺进队的纠缠,回到了自己人的阵地上。

  他们一回来,那个缺口就被敌人封闭了,双方发泄似的互相对射了一阵,然后停了火,战线表面上又恢复到原先的态势。

  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特务连回到自己阵地的弟兄只有二十来名,其中还包括几个伤员。四分之三的官兵没有回来,这些弟兄应该是回不来了,即使还没有阵亡,也一定受了伤滞留在了敌方的防线后,能够挨到天亮的人,也逃不脱鬼子的毒手。

  柳文泰看着手下的残兵,心情异常沮丧。他完全想不到势在必得的一次出击,居然会是这么个结局。他的这支特务连基本上毁了,今后很难再恢复到原来的规模了。

  冯登高心里也不好受,他感到自己该负一大半的责任——偷袭鬼子的“指挥部”是他提出来的,请求特务连出动也是他,上鬼子当的是他而不是特务连的弟兄。

  他还没有把这边的情况报告给师长,周思理的电话打过来了,他只好如实向师长报告了特务连失利的实情。

  周思理详细了解了情况之后,半晌没有出声,最后只说了声让冯登高坚守阵地,他会到二团指挥部来就挂断了电话。

  周思理来到二团指挥部,询问了情况之后,马上做出了决定——二团在原地再坚守一小时,在这一小时里,师部和一团将会后撤,退回到这次行动开始之前的出发地,那里构筑有比较完备的防御阵地。

  鬼子那边应该是觉察到了对面***军的撤退行动,但是桥本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放任周思理的部队缓缓后撤了。

  天亮以后,桥本带着手下慢慢地前进,直到***军此次开战前的防线前,他停止了推进。接下来的几天,保安团留下了一部分人马,又调整了一下当地的保安团武装,一切都恢复到了这次军事行动之前的状态。

  桥本回到了县城,立即投入了对狼山八路军扫荡的准备工作中。

  周思理一点都没有得到什么,还白白损失了一支精锐的特务连。柳文泰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凭什么鬼子挺进队和八路突击队打了这么多年,双方都没有伤筋动骨,维持了一个平手的局面;他的特务连是仿照他们的样式组建的,人员不比他们差,装备比他们更胜一筹,却只打了一仗就几乎是全军覆没!

  他检视回来的弟兄,发现不幸中的大幸,军统行动队的几个精英全都回来了。他觉得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就请求周思理让他再组建一支特务连。周思理没有信心了,但又不想泼他的冷水,最终答应了让他组建一支规模小得多的“行动小组”,也就十几二十个人。

  柳文泰和李远峰商量了一下,知道这已经是周思理给他们面子了。再说了,他们掰着手指算了一下,也确实不可能马上再挑选出几十个高手来,于是没有反对,开始了行动小组的组建和训练。他们憋了一口气——一定要在战场上把这个面子再挣回来!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