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特种突击队(KSK)是德国二战后成立的第一支军方特种部队,于96年4月开始筹建,同年9月正式服役。该部队隶属于德国快速反应部队,主要任务是30天内做好战斗准备,在主要国防力量处于准备状态时,根据国家防御的总任务对其提供保护。此外,它还履行北约、欧盟和联合国赋予德国军队任务。
经济与国防实力严重失衡
德国地处中欧,二战后几乎不问世事,埋头于自身经济建设,甚至将本国防务交给美国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经济成绩**,跃居世界第二,仅此于美国。与此同时,其国防建设特别落后。面对接连发生的恐怖和暴力事件,德国政府手足无措,处理失当。
德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于90年建立了一支类似于国外特种部队的特战队伍,名为“Kommandokom***ien”,不过期表现一般。1994年4月,“德国之声”广播电台的11名工作人员在卢旺达首都找到反叛者囚禁。当时,Kommando奉命营救,却因为没有保险方案和足够能力放弃。不得已,德国只好向小国比利时求助,由后者派遣空降兵特种部队展开营救工作。这次人质事件让德国人倍感丢脸,更加认识到建立真正特种部队的重要性。
1994年,德国开始筹划创立特种部队。1995年,联邦国防军在政府支持下开始了具体工作。当年9与,德国颁布一份名为《建立特种部队的计划和目的》的标志性文件,将特种部队建设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从此,德国特种部队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1996年,联邦国防军开始进行结构变革,Kommando部队被解散,KSK特种突击队正式成立,全名Kommandc Spezial Krafte,意为国防军特种突击队。
该特种部队成立后,英国、美国、以色列和其他盟国的特种部队都非常关照,常派部队为其培训。为提高实战能力,KSK经常与盟国特种部队演习。KSK是当代特种部队新秀,具有反应快,作战能力强等特点,可随时部署全球各地,能在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执行任务。受盟国影响,KSK结构与使命与空勤团以及美国特别行动部队相近。
严密的组织
KSK成员近千人,其中850名是职业军人和雇佣军,150名义务兵只负责后勤工作。KSK部队由司令部,参谋本部通信连,侦察连,第1,2突击队,第3,4突击队,支援连队以及训练实验中心七大部分组成。
其中,侦察连人员100名,分2个排:一排负责支援执行任务的突击队,二排则以常规方式独立执行任务。侦察连不仅为KSK,也为其他常规部队执行侦察任务,主要任务是获取重要地区情况并对其监视。
KSK有四支突击队,每队80人,分4个排和1个指挥部。每排4个班,每个班4人。4个突击队各有所长,其中,第一突击队擅长陆上渗透作战,第二突击队为空降特种部队,第三突击队擅长两栖作战,第四突击队能够在山地、极地等特殊环境下执行任务。每个士兵都有良好的基本军事素质,具有一技之长。
班是KSK基本作战单位,一般由擅长工程、武器和医疗,通信成员组成。当然,为了将部队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它有很强的灵活性,成员并不固定,可根据平原,山地,两栖,极地,空降等不同任务自行调配。因此,KSK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执行任何任务。
支援连队是KSK后勤补给部队,负责物资供应、医疗保障和其他服务,任务包括维修、炊事、运输、通信、医疗,补给等。
选拔和训练
KSK训练实验中心在驻地卡尔夫镇,主要负责挑选和训练士兵。因为执行任务大多很艰巨,所以对队员要求极高。而且选拔范围广,不限性别,平民,民兵,军人都可以申请参加,年龄在24到30岁间。
选拔15周,分2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3周,除短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俯卧撑、15分钟游泳500米、1分40秒完成标准障碍跑、跳塔楼和7公里负重越野等体能测试外,还有计算机操作。第二阶段为2周,测试项目更困难,包括52分钟7公里负重越野,1周野外生存能力测试,8周突击队基本训练和3周实战课。其中,野外生存最艰苦。他们10人一组,没人负重20千克,穿越德国黑森林的崇山峻岭。不仅考验申请者自我生存能力,还考验团队合作精神。选拔比较严格,一般只有20%的人可以通过。
通过者需要在KSK内部继续受训,其中军官2年,士兵3年。参训人员除在本部受训外,还回到陆军院校和国内外特种部队进行学习和训练。训练科目多达20项,主要有突袭战战术、跳伞、近身格斗、射击、爆破、驾驶、急救,外语等。当然,沙漠热带林等特殊地域野外生存必不可少。
KSK对队员培训,可谓是因材施教。其中,士兵必须接受武器、爆破、通信,酒壶中的一项特训并达到专家级别;军官需要学习突击队战术指挥和突击行动的计划与实施。培训完后,这些特战队员就能随时执行任务。因为培训时间长,投入资金大,德国规定KSK队员最低服役6年,职业军人和雇佣兵可延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