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有一必有二,1860年8月24日,天津第二次谈判开始,再正常不过。
这次谈判之所以顺利开场,原因有二——
一是,熟人熟事,这次咸大爷派出的代表,依然是桂良大人,跟额尔金伯爵和葛罗男爵都老朋友了,彼此一见如故,自然开谈。
您敢说不认识?没见过!
虽然桂良大人带的人不同,上次是花沙纳,军费太紧,实在离不开,这次是恒祺,恒福总督他亲哥,显而易见,方便两兄弟沟通配合。
二是,内容太简单,只有两条:
1、赔款,联军动作太大,人马太多,得有人买单,不说赚钱,至少不能赔本赚吆喝。
2、承认1858年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取缔作罢论。
桂良大人是天津条约的签字卡戳者,要认账要恢复,自然都不难。
大家对桂良大人当初的谈判签字应当记忆犹新,免得在下啰嗦重复,他签了就是签了,不签就是不签,大爷都得认下。
桂大人在外交上,犹僧王爷在军事上,大爷不仅默认,还得开脱。
虽然桂大人面上背了个处分,大爷也已否定了他的成就,似乎不如僧王爷光鲜,其实难说谁更得力。
但是,这次和谈却没有上次那么规范,上次又是验证又是正名,确定了才出马拜会,见个面,唠唠嗑。
连耆英大人都没混进场。
这次桂良大人一出面,额尔金和葛罗啥都省了,直接寒暄,唠嗑。
原因除了熟人熟事外,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中坐下来谈的。
对双方代表来说,仿佛都是难得的休息,**,歇脚。
面上都抓紧谈,实际都趁机休息,只要一困倦或意见相左,即提出:“咱们明天再谈,如何?”
“同意。”
“同意。”
这双方三边竟都无人异议,所以这次的谈判无形中成了神仙会,一个比一个逍遥。
这次的谈判内容,也过于单一,就是战争赔款,全是钱,承认天条没什么谈的,都是现成文本,加个附注直接换文就行了。
尽管咱们都爱钱,无上崇拜银子,但一天到晚都说这个,只谈这个,也是够烦的。
何况是赔给别人的,又不是自己凭能耐挣来的,贼闹心,一点都不好玩,一不留神就特么的打盹。
犯困啊!
所以,为了能谈得下去,有人就出了个点子,不如咱们吵架,每天换个口味吵一回,来神呀,不会犯困!
哈哈,双方终于找到个解困妙招了,只要对方一说啥,就立马反对,反对就是反对,不是谈,也不商量。
你反我,我反你,你反他,竟然良性循环得可以啊!
只是那额尔金伯爵自视甚高,干脆不再出席谈判,将吵架一摊子事,全权委托给吵架能手、助理、翻译巴夏礼。
巴夏礼先生,咱们可都熟悉,战二代,特牛逼,吵架一个顶咱全团,根本就不用葛罗帮忙,还把他的份子都给代表了。
实在是,把桂大人和恒祺俩气得够呛,本来大家是够逍遥的神仙,遇到老巴后就成了神仙骂娘,全是金枝玉叶,直戳对方心窝子。
当然,还没到神仙打架的程度,双方都数万人马,炉火通红,根本轮不上这些嘴炮上阵。
所以,神仙打架只是传说罢了,真没见过。
吵架骂娘,对外交人员是门技术活,必要的修养,咱们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学学,不过别对自家人用即可。
据法军翻译埃利松《翻译官手记》记载谈判现场,说——
中国人在外交上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每次都异常狡猾,手段高明之极,通常无限期地拖延时间。为了外交文件中一个逗号的位置可以讨论18年。其实对他们来说,有没有逗号根本不重要,他们从来不急。
在我们的军官们感到吃惊的时候,中国谈判代表开始玩起外交戏法。他们——
一会同意、一会拒绝,
一会让步、一会否定,
一会加注、一会删除,
先说“好的”、然后才说“不对”,
一会用转折句,一会用条件句。
总之,让人猜不透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埃利松赞扬英国同行老巴,“幸运的是,翻译巴夏礼,他是英国在这个天朝帝国拥有的最能干的代表之一,他懂得动哪根线让这些表情木讷的木偶做出指定的动作。
“他主导着谈判的方向。”
要是没有巴夏礼接手额尔金伯爵出场,桂大人至少是把天条中法军的银子给赖掉了!
只承认,赔付英军军费,而且只是天条中的400万两,不赔法军的200万两,而且此后只跟老巴接触,不跟葛罗接触,使葛罗老头老外交家在自家人面前都大跌面子。
据《孟斗班征战中国回忆录》引葛罗照会桂大人原件,语气近乎哀求——
“至于赔款问题,我们需做出解释。法国皇帝陛下政府,首先获得与实际花销同样多的赔偿,以支付数额巨大的军费花销。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意思只大半壁江山,法国皇帝陛下决定将这笔赔款降到800万两白银,其中包括天津条约中大清承诺赔偿的200万两白银。
“清政府一共需要向法国赔偿800万两白银即可,这个数目少于1858年《天津条约》中规定的广州海关事件中的赔款额度。”
不能不说,桂大人率领的代表团卓有成效的完成了谈判任务,从8月24日到9月6日,恰好半个月时间。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
联军将组成一支1300人的仪仗队,其中法军300名,陪同两位特使进京出席条约批准换文仪式。
出发日期,确定为9月9日。
9月7日举行条约签字仪式。
但直到此时,桂大人才说要回北京汇报,盖玉玺,需要点时间。
这话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桂良大人这次没有签字权,并不是全权代表,所谈的条约都是废纸。
9月7日签字仪式,却已找不到桂大人及任何谈判代表的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