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6.5与6.8毫米

第一百一十八章.6.5与6.8毫米

  1.

  很快施密特先生拿着一本英文杂志出来:这是美国的《轻武器评论》,我到了奥伯恩多夫后就开始订阅,已经十几年了。你看这里,在十几年前,也就是2006年,美国人就专门评价了一下你们的5.8毫米子弹。

  陶严就看着施密特先生翻到的这篇文章,施密特先生说:本来中国人的选择很好,可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过于重视往小口径上面靠,导致潜力挖掘不够。当然这也是因为没有预见到防弹衣装备的普及性,以及防护装备的性能提高如此之快。

  你看这里,其中提到早在74年4月的“744”会议中,就确定在5.8毫米和6毫米两种口径之间作出选择。最终在79年选定了弹壳长42毫米的DBP87子弹。现在回头来看,你们有两个地方失误,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局限性,没有注意到防弹衣的飞速发展,对有防护目标的杀伤效果估计不足。一是选5.8毫米而没选6毫米。要知道你们当年选择5.8毫米和6毫米口径,综合性能是超过了美国的5.56毫米和苏联的5.45毫米口径的。但是呢,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占据了上风,没有大胆的往6毫米口径上面去靠。结果现在5.8毫米子弹的潜力被挖尽,由于子弹产量巨大,又不敢轻易的换新的口径,成了进退两难。另外一个投机取巧的想法就是步枪和机枪分别使用5.8毫米轻弹和重弹,尤其是5.8毫米重弹,你们希望取代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上的53式机枪弹,53式机枪弹是7.62×54R的大威力弹,这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现在美国欧洲都注意到5.56毫米子弹在中距离上弹道性能下降严重,面对有防护目标杀伤力不足的问题,都在研发新的弹种,比如6毫米,6.5毫米和6.8毫米的弹种。最近,美军特种部队宣布装备Hornady公司研制的6mmARC弹药,作为7.62×51mm和5.56×45mm弹药的替代品。

  要知道,中国早在30年前就预见到这个问题,并在5.8毫米和6毫米之间进行选择。喏,看最后一段:中国的工程师在设计5.8毫米弹时也做了许多努力,问题在于它的生产成本要求低。假如它采用更好的材料和更高的生产标准——例如采用铜壳和压力较高、非腐蚀性的发射药,并能像美国和欧洲生产5.56毫米弹那样采用较小的制造公差和较好的质量控制,人们会发现5。8毫米弹的潜力很大。至于现在,即使中国5.8毫米弹的表现比美国5.56毫米弹稍微好一点点,但在实战中的表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中国5.8毫米弹在某些方面可能稍胜一筹,因为它的弹头较重,弹壳较大而能容纳较多的发射药,然而它表现出来的优势很小,在大多数方面只是高出5%到10%,在其他方面如精度和杀伤力,中国的5.8毫米弹还是不及美国的5.56毫米弹。也许,在它早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5.8毫米小口径高速步枪弹应该首先考虑6毫米级别。

  美国人在十几年前就预见到这个问题了,可惜当年做出的选择了。

  文小汐笑到:那时候全世界都在刮小口径风,中国选择的口径最大已经算很勇敢了,只是直接一步到位选6毫米肯定更好。

  劳拉说:爸爸,中国子弹制造水平早不是十年前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子弹出口国就是中国,关键是买中国生产的子弹最多的国家还是美国呢。

  施密特先生很显然不知道这一点,他疑惑地问:真的?

  文小汐也点点头:真的。中国现在可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每年生产的子弹也是全球最多的,出口也是第一。对了,施密特先生,您建议我们采用哪种口径的子弹?5.56还是5.8?

  文小汐心想:就算5.8毫米,现在中国出口子弹这么多,应该不难搞吧。

  施密特先生手一挥:不,针对你们的目标和战场环境,这三种子弹都不好。

  文小汐明白了,敢情在施密特先生眼里,什么5.56毫米,5.45毫米,以及我们的5.8毫米统统不行,对付现代防弹衣都吃力。可现在全世界小口径主要就这三个。

  他就问到:难道还是用7.62毫米大威力弹?

  施密特先生还是摇头:不,7.62毫米大威力弹不适合室内近战和巷战,只能作为精确射手步枪和狙击步枪以及轻机枪的弹药,弹重和体积也影响携弹量。最好是在6毫米和6.5毫米,6.8毫米中选一种。

  2.

  文小汐就说:我外公说,当年日本人的65有坂弹并不好,所以这种口径的子弹从此后再没有被哪个国家装备过。现在日本人自己也是选择采用美国的5.56毫米口径。

  劳拉嘴角一撇:你不要一听到6.5毫米就以为是日本人二战时的有坂弹。此6.5毫米与彼6.5毫米是两回事,口径相同也不意味着子弹可以通用。比如说7.62毫米大威力弹,有美国制定的北约标准7.62×51毫米NATO,也有俄罗斯标准的7.62×54R弹,两种子弹是不能通用的。所以即使口径一样,弹头形态、弹头长度、弹壳长度与弹壳锥度不同,装药量不同,击发方式不同,差异是很大的。

  劳拉说话一点都不客气,哪怕是对着自己的情郎也丝毫不顾忌会让文小汐下不来台。幸好文小汐从小在德国呆惯了的,知道德国人说话就跟炮筒子一样,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文小汐问到:如果新的6.5毫米或者6.8毫米口径子弹效果更好的话,为什么没有国家大量换装呢?

  劳拉说道:一般的小国家可以换。但是像中国和美国这种子弹生产量和储存量巨大的国家,要想新换一种子弹,谈何容易?

  文小汐笑道:幸好我们子弹没有枪也没有,你们专业人士说6.5毫米好还是6.8毫米好,我们就选哪个。

  施密特先生说:6毫米和6.5以及6.8毫米这三个口径有四种子弹,我们用排除法来确定吧。

  首先要排除掉6毫米子弹。嗯,如果中国一开始生产的不是5.8毫米而是6毫米的话,那自然直接用6毫米子弹了。为什么要首先排除6毫米子弹呢。因为这种子弹是美国Hornady(霍纳迪)公司生产的,霍纳迪制造公司是总部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艾兰的弹药制造商,号称全球最大的独立子弹生产商。不过很显然,现在我知道了,它并没有中国北方工业规模大。由于他们的6mmARC弹药是刚研制出来的,并且正在给美国特种部队提供,所以我们使用这种子弹,很容易被美国中情局或者联邦调查局通过购买渠道顺藤摸瓜找到下家。

  但是6.5毫米弹和6.8毫米弹问世都超过10年,弹药商给各大枪械生产厂商提供了不少弹药,供开发改装用的上机匣或者全新枪进行试射。而且流通到民用市场的子弹也不在少数,所以很容易买到。

  排除了6毫米弹后,还剩三种,两种6.5毫米和一种6.8毫米。

  再说6.8毫米的6.8SPC弹。这种子弹看似口径最大,又是大厂雷明顿研发的,一开始6.8SPC使用5.5克弹头时,可以达到940米每秒的初速,而在100米到200米距离上比5.56NATO弹大出50%的威力;不过6.8SPC弹杀伤力也就是在近距离明显优于5.56NATO弹,超过400米弹道明显不如6.5格伦德尔,甚至风偏和弹道下坠还不如后来研制的5.56×45mm的MK262弹。

  文小汐心想:看来口径最小的6毫米率先出局后,口径最大的6.8SPC也要离场了。

  果然施密特先生说到:6.8SPC优势不明显,所以也可以排除。剩下两个都是6.5毫米弹,一个是美国霍纳迪公司的6.5Creedmoor克里德谟弹,精准而平直的弹道是它的最大卖点;美国著名长距离精准射手“镭射狗”雷·桑切斯声称其使用Tubb2000栓动步枪可以在1000码(910米)距离上打出小于一角分的精度(910米时小于26cm的圆),并表示这种子弹“准的让人厌倦”。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的狙击手,已经于2019年在半自动精确射手步枪上换用6.5毫米克里德谟弹来取代7.62北约NATO弹。紧随SOCOM之后,美国国土安全部也决定让其特警人员换用6.5克里德谟弹。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