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立规矩(2)

287 立规矩(2)

  曹玉玺心知肚明崆峒“扶龙庭”这一整个事件的始末缘由,不禁有些汗颜,崆峒毕竟什么事都没做就无辜地被北洋拖下水的,一件合则两利的好事闹到如今这步田地,甭管怎么说他作为当事人之一,道理说破天去也是难辞其咎。

  当即,曹玉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

  “唉,不论此事由不得老夫一人作主,讲实话,我与老段通力协作也压不住底下人反弹。嘿嘿,小兔崽子一个个的翅膀都硬了,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儿大不由爷呀!”

  一听这话,程守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这事好办,让程某去挨个说服他们就好了。”

  闻声,伍胜文一时没忍住好奇心,发问说道:

  “程道友,请恕伍某失礼,在下深感好奇,贵派预备如何来说服那班骄兵悍将呢?”

  程守义远比伍胜文更明白北洋现在情况如何,他也不准备给自己的老上司留情面,冷冷地说道:

  “……别无他法,世间最大道理就是拳头大的总归有道理,我给他们看一看谁的拳头大就足矣,你若是有更稳妥的法子不妨说来听一听。”

  一听这话,伍胜文顿时连连摇头,说道:

  “他们都是有气运护体的主,你就不怕万一不听劝跟你来横的……”

  对于伍胜文的担心程守义似乎没放在心上,不苟言笑地说道:

  “碰见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蠢材也不要紧的,早几年宗门便训练了一批死士。”

  听见死士二字,伍胜文了然于心不用往下再问了,点头说道:

  “……我懂了。”

  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前些年,眼瞅着大金王朝大厦将倾土崩瓦解,崆峒敢于下决心火中取栗,不惜出手投机北洋打算“扶龙庭”,既然崆峒趁此机会把所有赌注都压在北洋最后能成事上,他们自然也会思考假如此次投机活动不幸事败,又该如何加以善后处置的问题。

  未思进,先思退的守成策略,乍看之下有点消极保守的意味,那也总归胜过什么都不想,行事宗旨就一个字莽的主。等到将来事败大难临头之日,连个一招半式的对策都拿不出来,到时候只剩下傻眼的能耐,只能乖乖束手等死了吧?

  一句话,倘若崆峒的“扶龙庭”计划得以顺风顺水地一路推进下去,固然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一旦在这中间发生了任何闪失和意外,无疑是风险巨大的隐患。

  当年北洋带头人袁大头,谁能料想到他忽然跟喝下了迷魂汤似的,好端端地玩起了称帝自爆的骚操作,简直是寿星老吃砒霜——自个活腻了。这起事件返回头去看,使人每每想起来就觉得倍感无语,这还是旁观者的视角,如果换做当时身在局中之人,那就感觉一点都不好玩了,尼玛,坑爹呀!退钱!

  业已上了贼船下不去的崆峒上下人等将会落到何等尴尬的处境和危险之中,正常人稍微用一点心也是可想而知。不用多说什么,与修行者遭到国运反噬的极大危害相较起来,干掉区区几个封疆大吏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太多太多了,二者所承受的风险系数压根不在一个级数上。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到了那种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崆峒修行者们还是能当机立断作出正确取舍的,毕竟谁都知道毒蛇噬臂壮士断腕就是一个十分鲜活的例证。

  在过往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包括了伍胜文在内的修行者群体似乎都不大情愿动一动官面上的人物,与国家大事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投鼠忌器,而非他们真的不敢下手。倘若与遭到国运反噬的惨痛后果相比较起来,暴起斩杀几个大佬所引发的后续因果问题,相形之下反倒没那么夸张了。

  只是话虽如此,谁家乐意穿着一双新鞋去踩狗屎啊!恶不恶心哪?

  于是乎,这种不入流的脏活就交给那些修习杀戮之道,不求长生不灭的死士来负责好了,反正对他们而言,惹上因果这东西是属于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性质。

  平心而论,提起屠刀容易,放下屠刀就难了。走上修罗之道的修行者成材比例非常悲催,一般的修行者修炼到白日飞升这一关可以算作是万中无一的盖世人杰,那么修习修罗杀戮之道的成功者就进一步减少到了凤毛麟角的地步,成功率差了一个数量级。

  有鉴于此,尽管来源成谜,神秘兮兮兼且异常神通广大的《战争之王》系统试图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无尽诱惑不断地蛊惑伍胜文大开杀戒,他却始终不为所动的原因所在。

  实话实说,伍胜文心里未尝没有对修行者一不小心踏上了修罗之道,此后再没办法回头的一份深深忌惮。所谓的杀一人担一份因果,凡人牵扯上这种因果已经是麻烦,一个修行者不论他本身的道行与修为有多高也难免为其所困,当然算不上什么好事喽!

  修行者干的是在挖天道墙角的阴祟勾当,四处奔波辛苦攒下一点功德也是挺不易的,大张旗鼓杀掉一批国运护体的大佬,这是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是怎么着?这种脏活必须得假手于人,下面有请死士登场。

  外行免不了多问上一句,死士是否知晓自己身为修行者,从一开始就无缘长生之路的宿命呢?这事若要分析起来,不得不结合当下的华夏社会现实情况来分析一下。

  从烟土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叩开了华夏国门的那一年开始算起,在近百年以来,这片古老土地上各种外战和内战堪称连绵不绝,水旱蝗灾更是与瘟疫相伴相生如影随形。

  灾祸一来不打紧,死人数目多得满坑满谷的,即使偶尔有个风调雨顺既不打仗也不闹瘟疫的好年景,全国各地一年下来被冻死、饿死的人加起来也得有个十万八万。不幸的死难者人数没什么准数的统计数据,为啥说没个准数呢?主要因为那时候本就没有详细的人口统计,一直得等到兔子建国后才算有正式统计数据出笼。

  此前,无论是何种数据也基本只能靠估算,说白了都是靠猜的,也包括了抗战中金陵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三十万死难者的数字是根据当时在金陵城内自发组织起来出面替死难者收殓尸骸的外国教会等机构和幸存者个人的目击记录事后估算出来的。

  拿不出实打实的人口统计数据,岂不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为此,本子叫嚣着不大服气三十万这个数字,他们认为当时金陵的户籍人口如果被杀掉这么多,金陵早就没活人了。

  殊不知,这数字是保守估计,金陵确实没那么多本地人,奈何日军一路从杭嘉湖地区向西进攻,江南本是鱼米之乡人烟稠密,为了躲避战火向西逃难的人口远远多过金陵本地人,这不应该是个常识吗?因而,经由日军实施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不止三十万,实际死伤数字只高不低,那些无据可查的零星屠杀全都不计入在内。

  由于种种天灾人祸导致沦为孤儿的孩子,如今这年头多得不像话,宗门招募死士的途径主要是历年来所收养的孤儿,没有宗门的培养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一早就被丢到某个乱葬岗喂了野狗。

  俗语说:生恩不如养恩大,谁还会认为死士有矢口拒绝宗门安排的权力吗?

  在华夏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思想,以及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懂得知恩图报的浅显道理,这是当今社会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后世人们凡事太过于自我中心和唯利是图的利己论点,搁在今时今日?呵呵,很抱歉,个人主义别说丝毫不受待见,准确地一点讲是极为不合时宜的叛逆论点。

  恰如在未来一度风靡神州大地,久负盛名的成功学必读书目《厚黑学》,正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人所写的一样。

  最为出人意表的事实是作者的本意不在于此,李宗吾李先生没打算传授后生晚辈们效法蝇营狗苟之辈靠着不要脸而走上人生巅峰,反而是以一本正经的夫子教学腔调来挖苦调侃某些人的厚黑和无耻,《厚黑学》纯属指桑骂槐的性质。岂料,李宗吾的一番苦心竟然被拿去当成迈进成功之路的教材,不得不说,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话,私下里跟三五知己讲一讲也就算了,谁想不开了拿到公开场合说,保证你这边刚一开口立马就会被吐沫星子淹死。呸!真是宗门不幸,不然怎么会养出了你这么个白眼狼,什么玩意?如此忘恩负义之徒,真乃人人得而诛之。

  由于上述的社会文化影响,宗门培养死士出手解决几个大佬谈不到有多困难,不必说由崆峒这个等级的宗门出手,惹毛了伍胜文,他一个人单枪匹马也能干得出来,大不了所欠下的因果日后准备好用海量功德去填这个大坑呗!

  话虽如此,伍胜文始终免不了感觉自己这个亏吃得太大,压根不愿意这样莽。

  可以设身处地猜想一下,以修行者的实力干掉几个贱人不费吹灰之力,后续为了填上因果还得费心费力做成多少桩修桥补路之类的大小善事,又得救了多少人与水深火热之中,如此才能弥补得回来先前的功德亏损?这当然是血亏呀!

  只为与别人赌上一口气,结果坑苦了自己的后半辈子,付出的诸多努力都是在为了向天道还债而白忙活一通,这事不论是搁在谁身上横看竖看也算不得一笔划算买卖。

  正所谓,千做万做,亏本的不做。毫无疑问,对于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修行者,这样的事情当然是难免则免了。

  唯有类似于今日这等与火烧眉毛的状况相仿佛的焦灼情况之下,已然到了万不得已之时,隐身于幕后的崆峒也不至于对那些不识相的北洋大佬动了杀机,骑虎难下的他们是被逼急了才会出此下策。

  曹玉玺把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

  “且住!且住!万万不可造次,此事非是人力可以挽回,杀了多少人也于事无补。”

  闻声,伍胜文没忍住插言说道:

  “大总统讲的这话伍某就不信了,北洋能当家作主的人加起来能有多少?杀掉一半,我保证剩下的人个个噤若寒蝉,难道他们还敢扎刺?真是不认识死字怎么写。”

  一听这话,有些理屈词穷气得直跺脚的曹玉玺大声咆哮着说道:

  “竖子无谋!竖子不足与谋!”

  伍胜文摆了摆手,说道:

  “哎哟!大总统我劝您讲点道理好吧!现在不是我要大开杀戒,您在这跟我较劲犯不上啊!正主又不是我,您一个劲地跟我嚷个什么劲,敢情这是欺软怕硬啊!”

  听了这番话,曹玉玺即刻摆出吹胡子瞪眼的盛怒姿态,气哼哼地说道:

  “老夫不管那些,总之都是你小子惹出来的祸端。”

  没啥好说的,伍胜文拿这位比自己已经过世的老爹还要年长的曹大总统没辙,只好一摊手说道:

  “行!行!行!您爱怎么说就怎么是,谁叫您是一把年纪的长辈呢?”

  通常情况下,任何个人与组织打交道的时候,首先得要搞清楚一件事,试图依靠摆明事实与讲道理、谈感情是效果约等于零的无效手段。唯一保证打动组织的法子唯有晓以利害这一个途径,在组织的眼睛里一向是只认利害关系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说到组织跟个人的最大差别,无非是组织根本不讲人情,正如软磨硬泡的小花招对某些个人或许会有用,拿来对付冷血无情的组织……呵呵,奉劝你不如早点洗洗睡吧!

  从外表看来一副鲁钝模样,实则心里跟明镜似的曹玉玺早已琢磨透了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一早就把主攻方向定在了伍胜文身上,而不是去与程守义所代表的崆峒修行者进行协商交涉解决问题,任何人怀有那样的幼稚想法都太过徒劳了。

  这时,曹玉玺试探着对伍胜文说道:

  “伍先生,不如咱们打个商量如何?”

  伍胜文敏锐地感觉到自己似乎又要惹上什么麻烦事了,极为抗拒地晃着头拒绝说道:

  “大总统有什么事请直说别绕弯子了,咱们时间都很宝贵,不能这么白白浪费掉。”

  曹玉玺知道伍胜文不会轻易上套,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策略,压低声音说道:

  “你知道为啥英国佬会盯上你吗?”

  “呃,我又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

  “当然是……因为你开的那家化肥厂了。”

  闻声,免不了一愣,伍胜文喃喃地说道:

  “咦,英国佬当真是为了化肥而来,难道不是个借口吗?事情怎么会是这样的?”

  曹玉玺听到回答也是吃惊不小,不由得瞪大眼睛上下打量着伍胜文,诧异地问道:

  “哦,敢情这件事你还不知道啊?”

  “……我该知道什么?”

  有道是,书到今生读已迟。华夏人历来都极为推崇少年英才,这种论点不是没有根据的,仅有少数人能拥有的“宿慧”不知造就了多少生而知之的天才,像是这种人的能耐深邃如渊海,根本不是以凡俗之人有限的眼光所能看透的存在。

  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天纵奇才,乃至于属于惊世骇俗级别的怪才和鬼才,只不过是通常人们比较避讳谈及成因,把这些人的巨大成功归于一句“具有非凡的天赋”了事。

  曹玉玺和段德平之所以没把伍胜文当成一介乳臭未干的小辈,隐藏在这件事背后的真实原因之一,不外乎是他们怀疑他是个有宿慧的人。众所周知的是有宿慧的人有的实力极强,恨不得屌得飞起,有的则逗逼得令人发噱,另外一些则是菜的抠脚。

  大体来说,这就相当于把一个满级大号的所有数据导入游戏更新后的下一个版本里,这种人做事风格可能看起来有些不靠谱,但他们绝对不会做一些完全没谱的事。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