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弘扬佛法?功德?

第二十章弘扬佛法?功德?

  谁能想到斩钉截铁要处理武清伯的居然是皇帝。

  而张居正的目的无非是把这块腐肉挖开的同时,满足一下皇帝的小愿望。

  两人在午门分开,张居正径自去内阁直房,冯保出了宫门。

  渐行渐远。

  这边,冯保出了宫门,被轿子抬着,带着大队人马,去了杨博府上,送去一大堆东西。

  最贵重的是皇帝亲自提笔书写的四字牌匾,簪缨之家。

  杨博乐呵呵地收下了礼物,他这就回去写奏章,至于朝堂上的事,他老眼昏花,精力不济啊。

  即使在家里,他也是一副富贵闲人的打扮。

  那身朝服叠的整整齐齐,再也没拿出了。

  “冯公公不妨留下吃顿饭再走?”

  杨博一路送到大门口,冯保一甩佛尘,笑着婉拒了。

  “天官大人留步,臣还有皇上给的要务在身,日后再来叨扰了。”

  杨博看了看外面的围观群众,将新得来的牌匾挂上,上面有皇帝的印章,让外边的人看看,他杨博是风光的平安落地了。

  不是被人赶出来京城,像高拱一样,狼狈不堪的滚出去。

  晋党的人得到这个消息,不由得一阵胡思乱想。

  皇帝最近明显对他们的人厌恶者,这么会突然给他们的党魁赐下这种好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在宅邸里疑云丛生,现如今的官场他说越来越看不懂了。

  张居正的权势一天比一天还显赫。

  张四维从后门做着小轿偷偷进来,两人坐在院子里,冥思苦想。

  朝堂里面他们处处受到阻碍,底下的人明晃晃地磨洋工。

  张居正最近免除了许多没必要的花费,让官员的日子不好过了。

  原本的京官许多福利都被取消和削减了。

  像是冬日的朝官的护耳,夏日的蒲扇,内阁的冰快……

  朝廷命官该有的排面,出行时的仪仗更是被削减大半。

  对他们交代的事情多加推诿,对张居正言听计从。

  就连宫里的内监,都是这副模样。

  那些个小人变化的最快!

  张居正倒是毫无变化,可这种将他们视若无物的表现才是最大的蔑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啊。”

  张四维连连叹息,一边放下了手中的瓷杯,里面的茶水是一点没喝。

  只因,这里面的茶叶成色稍微差了一点。

  葛守里心里暗自诽谤,要不是你瞎掺合,搞出来这种大事。

  他们会这么被动?

  真是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现在晋党人心都散了,还在这闹腾。

  皇上要用的人,你非要硬着来,现如今不过是杨博替他顶了罪。

  把所有的责任一肩担了,你张四维方能站在这里和我说话。

  葛守礼心里对张四维愈发鄙视。

  “依我看,这些事多半和元辅有关系,早上才进的皇宫,午时才出来。”

  葛守礼说着,脸上却十分艳羡。

  这样的地位已经达到了人臣的极限。

  不过他再看看自己,已经是和晋党同流合污,无法自拔了。

  张四维听到这里,心里却又起了想法。

  这在朝中被皇帝厌恶,是最为倒霉的事情。

  而他又不想放弃了这个官身,在则么着,这身袍服穿着,就能抵挡许多麻烦。

  再怎么着,也是个官咧。

  所以对于杨博的做法,他很不理解,将自己的一切都交到皇帝手里。

  被皇帝生杀予夺,施舍似的得来个牌匾,就高兴地不行。

  随机又急匆匆地起身离去,葛守礼皱着眉头看着张四维急匆匆地离开。

  要不是这位和晋党的各位成员联系实在紧密,他早就想将他拒之门外了。

  这厢还糊涂着。

  冯保已经回到宫里,向着皇帝汇报了工作。

  又换上便装,径自出宫出了。

  朱翊钧正在宫里和侍卫们喝酒,这里只有皇帝的心腹。

  倒是乐得自在,太后现在管不到皇帝。

  若是一个孩子,到也就罢了,可这是皇帝。

  想要讨好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轻而易举就聚集起一堆人。

  逢迎皇帝的喜好,一大批身手皎洁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每每在宫内巡视,朱翊钧身边跟着的都是带刀着甲的侍卫。

  精力旺盛的皇帝对于那些想要偷懒的家伙,是一个天大的麻烦事。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能在哪里碰见皇帝。

  朱翊钧最近夜里睡不着觉,便跟着巡逻的侍卫在紫禁城里巡逻。

  皇宫各处的守门官被吓了个半死。

  妈耶,皇爷半晚上不睡觉,发疯一样和他们巡逻。

  真的顶不住啊。

  朱翊钧将自己装在盔甲里,混在侍卫的队伍里,再次消失。

  田义则一同披着盔甲混在禁卫里。

  皇宫里的氛围愈发严肃,被皇帝亲手抓到你偷懒,那多半就废啦。

  整个宫禁瞬间严肃许多。

  冯保自然巴不得出去,这次出去,是往京畿内的道观去拜访。

  而李太后这里,刚好出去昭宁寺烧香拜佛。

  她礼佛甚虔,因此没次来这里的僧人也大发横财。

  小小的禅室之内,陈设竟也颇为讲究。

  就连给太后献上的茶水,也是价比黄金。

  如果这世上真有佛,在这些僧人眼里,李太后才是在世真佛啊。

  客房里,李太后隔着帘子坐在软椅上。

  最近宫里被朱翊钧搅动的苦不堪言,底下人常常向她抱怨。

  但李太后也不太厚去管教,皇帝几日不见,变得大人模样。

  穿着盔甲,手持利刃,龙行虎步见带着少年的英气。

  和先帝,嘉靖帝的样子倒是越来越像了。

  李太后手里捏着新得来的念珠,不停捻动。

  一个老和尚打扮地慈眉善目,身上的衣料竟也颇为讲究。

  “太后娘娘,老衲有一忠言相劝。”

  李太后手里都动作一顿,抬手理了理头上的珠钗。

  “讲。”

  “如今宫廷外都在传言,娘娘是观音在世,这绝非妄言,天降大任于太后,娘娘广结佛缘,立无上功德,让我大明之黄天后土,重聚大乘气象。”

  老和尚最近也是反复试探了许久,眼看着李太后倒是真的深信佛法,这才见缝插针进言。

  浑浊的眼珠有些颤抖,但这通天的富贵让老和尚又安定下来。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啊。

  李太后眉宇间有些意动,最近皇帝的神异表现让她对这些神鬼之说深信不疑。

  “如何广结佛缘?又如何立功德?”

  “将世庙所毁之寺尽行恢复重建,再为娘娘修一座千佛塔,如此,功德无量啊。”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