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崇祯穿越光绪

第二章 崇祯穿越光绪

  朱由检出城不得,绝望地爬上了煤山,身边只剩一名忠心耿耿贴身太监,王承恩。

  “皇爷!”

  王承恩哭天抢地。但朱由检自尽之心已决:“大伴儿,扶朕上去。”

  “皇爷,皇爷啊!”

  王承恩跪地而拜:“再试试吧,皇爷!奴婢老家还有兄弟,只要隐名埋姓逃出去,就能活!”

  朱由检惨笑:“朕已被万民唾弃、百官背叛,又戮尽妃子、公主,如何还能独活?起来,再陪朕看这皇城最后一眼吧。”

  王承恩抬起头,脸上已是涕泪纵横。他回头看向皇城的方向,却只看到模糊一片。

  “来吧,大伴,扶朕一下。”

  窒息感传来,朱由检的双手反射性地抓住了自己的脖子,但又无力的垂了下去。

  随着眼见的景象渐渐变黑,朱由检知道,自己短暂的人生,到此为止了。

  然后,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有再次睁眼的机会,而且还是做在龙椅上,面对群臣。

  朕又活了?当真是天道垂青,再给朕一次重来的机会?

  然而,在看到眼前百官陌生的官服时,朱由检突然头疼欲裂,一份不同的记忆突然出现在他的脑内。

  朱由检,不,我们现在也许应该叫他,朱·爱新觉罗·由检·载湉。

  面对朱载湉突然双手抓头的动作,本来议论纷纷的朝堂安静了一瞬间,然后再度嘈杂起来。

  原因无他,整个朝廷上下都知道,大难将临了。

  凝结了洋务派心血的北洋水师早已战败。日军乘胜追击,突破鸭绿江,辽东全丧。现日军又在威海卫登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京城已无险可守、无兵可守,几十年前皇帝仓皇出逃的场景似乎马上要重现了。

  而龙椅上的这位,也从去年战争初期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肝胆俱丧,现在又如此作态,不知道是在弄什么幺蛾子。

  朱载湉以自己身体不适为名宣布退朝。随后呆坐在寝宫里,细细消化脑中的讯息。

  现在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距离自己原身死亡已经过去200多年了。

  一想到周围的这群满人就是200多年前参与覆灭大明的清军后代,朱载湉就恨的牙痒痒,总有一股在皇宫里杀个七进七出的冲动。而朝堂上的这群汉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汝为汉人,安能剃发留辫事蛮夷也?

  但是,目前有一件让朱载湉更为关注的事,那就是清军与日本打仗,居然打输了?

  在朱载湉的思维里,日本不是只能欺负欺负朝鲜吗?自己的爷爷都没有理政,只靠太监传个话就打赢了的存在啊。

  朱载湉在回忆中深度挖掘,他发现这不是清军第一次输给外国了。经过两百多年的腐化,现在的清军早就不是当初那席卷华夏的八旗了。而且外国的军事进步飞快,回忆中都是上辈子没听说过的武器与国名。英吉利?那是在哪?

  朱载湉命人取来世界地图。当然,世界地图的存在也是从回忆里找寻到的。他对着世界地图瞅了半晌,心中暗想:这可比三保太监(郑和)所到最远之处远多了。

  朱载湉又仔细回忆身体原主的生平,以及清军与日军作战的细节。

  爱新觉罗·载湉,4岁即位。即位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直到18岁亲政(6年前)。但实际上,这六年间,他理政的每一件事都被慈禧掌控,并无自由。面对去年日军的挑衅,一方面朝野上下绝大部分官员都乐观的认为,清军能轻易地打败日军。另一方面,原主也想要借此机会树立威望,攫取权力,一雪鸦片战争的耻辱。

  然而,清军对日作战期间,这位原主不甘寂寞,在既不知彼也不知已的情况下,盲目指挥,频繁颁布圣旨催促进军、迎击,致使各部协同作战不利。再加上军队腐化,战斗力低下,以及多数主帅指挥无能、胆小昏聩,各战场接连失利,情势急转直下,救无可救。

  朱载湉乐了,这群蛮夷也有今天。但他乐着乐着又笑不出来了。原主的这些操作,与自己的前世何其相似!

  朱载湉觉得原主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急躁多疑。但是,评价他人是很容易的。那么自己呢?面对四起的匪军,自己也是不停的催促各地官军清剿,一旦清剿不利就责罚。这样急功近利,导致各地官军盘剥更甚,后方不稳。经常出现官军花大力气清剿一地匪军后,其余各地匪军蜂拥而起的景象。

  拥有这些评价的原主做出来的操作与自己一样,那是否说明,自己上辈子也是如此呢?

  朱载湉正思考着,只见一太监走了进来。

  那太监俯身低头说:“老佛爷听闻老爷子圣体有恙,特派奴才来探望。”

  朱载湉一阵皱眉,心想:老爷子是什么鬼,不论是朕的前世,还是这身体的原主,显然都很年轻。

  求解于原主记忆。原来这群太监宫女不管皇帝多大,都这么叫……行吧。

  朱载湉继续皱着眉,心想:这太监不通报直接闯入,见面不跪,语气也很不客气。

  再次求解于原主记忆。原来“老佛爷”,也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见到原主不仅不下跪,有时若带来口谕,原主还得跪着听。

  服了,虽然自己前世皇帝当得也有些憋屈吧,原主这皇帝当的比自己憋屈多了。

  但是不妨碍暂时虚与委蛇一下。

  “谢太后关心,朕方才头疼的要紧,现在已经好多了。”

  按理说,明朝皇帝在私下里与太后相处时,应称呼对方为“太后”并自称“儿臣”。但是,朱由检的生母在他三岁时便撒手人寰。朱由检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名义上有三位皇后,但都是追封,没有一位活到朱常洛登基的。而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月便驾崩,此时朱由检九岁。等朱由检十六岁登基时,并无太后辅佐。所以朱载湉并不习惯自称“儿臣”。另外,朱载湉实际上与慈禧并无母子之情,自称“朕”也是本分。

  然而,这名太监惊愕抬头。

  朱载湉察觉到异样,连忙又在原主记忆里查了一下。

  X的,原主在那贱人面前自称“儿子”,管那贱人叫“亲爸爸”,这什么离谱的称呼?老而不死是为贼也!朱载湉这一世还未见过慈禧,但已经认定对方是老妖婆了。

  “既然老爷子圣体康健,老佛爷请老爷子去储秀宫说话。”

  朱载湉点头:“带路!”

  一路上,朱载湉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皇城,感慨万千。

  等到见了慈禧,朱载湉思考了片刻,随即跪下,说:“儿子请亲爸爸安,亲爸爸吉祥。”

  慈禧对着跪着的朱载湉瞅了半晌:“起来吧。既然皇儿身体有恙,就坐吧。”

  待朱载湉坐下,慈禧问:“大日本帝国已经打到辽东、山东,马上要打到京城了,如何是好啊?”

  朱载湉腹诽:就那群倭人,你管他们叫大日本帝国?我汉家大好男儿在黄海奋战的时候,你这贱人不管不问,修你那破园子。现在一听说要打到北京了,就开始紧张了?而且这两地离北京还有好几百里呢!

  “招各地八旗、绿营进京勤王。”

  “不可!”慈禧连忙道:“大日本帝国那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你看过了。一旦各地八旗、绿营离开驻地,各地的汉人们就会造反,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啊!去年甘肃的回人已经造过一次反了,如果让他们觉得有机可乘,北方的蒙古人,陕甘的回人,还有南方的汉人,哪个靠得住?再说了,他们来了就能挡得住大日本帝国了?辽东是我们大清龙兴之地,他们能比辽东的八旗子弟厉害多少?”

  朱载湉心想:就是要造你们的反才好呢。

  “儿子愚钝,请亲爸爸明示。”

  “大日本帝国指明让李渐甫去谈判,那就让他去谈!给他官复原职!他们所求的,无非就是割地赔款而已。给他们便是,总比打到京城来好。”

  朱载湉心里冷笑:割地赔款说的这么轻松。我大明何时割地赔款过?

  “谨遵亲爸爸懿旨。”

  朱载湉告退后,领着朱载湉到储秀宫的太监向慈禧告密:“老佛爷,今日皇上对您可是大不敬啊。今日不仅没有跪地接旨,而且还叫您太后,自称朕。”

  慈禧冷哼一声,心里盘算着,要再多打压打压这位皇上。

  第二天,朱载湉按例来储秀宫向慈禧请安。慈禧冷着一张脸,未等朱载湉开口,严厉地说道:“跪下。”

  可谁知,朱载湉不仅没有跪,反而加快脚步奔到慈禧身边,掏出准备好的匕首,一刀抹了慈禧的脖子。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纷纷惊叫起来。

  “都给朕安静!”朱载湉展现出前世的威风。

  “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够再护着你们了,不想死就老实呆着。”说着,朱载湉把还滴着血的匕首塞给跟着自己来的一名太监,“你们在门口看着,在得到我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出储秀宫,明白吗?”

  吓傻了的太监们,机械地点了点头。

  乾清宫里,大臣们议论纷纷。明明今天不是朝会的日子,却不知龙椅上的那位卖的什么药,又把大家聚集起来了。战事不利,国事艰难啊。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这一嗓子,朝堂安静了一瞬间。真的只有一瞬间,因为大臣们骇然发现,皇帝的脸和龙袍上,溅上了鲜血。

  “万岁爷,这是怎么啦?”

  群臣里有不少发出声音的。

  “太后想要向日本投降,被朕杀了。”朱载湉已经预料到了这个重磅炸弹抛出后群臣的反应,趁大臣们还在发愣的时候,大喊:“都给朕闭嘴!”

  “对日作战不利,朕有罪。杀了太后,朕亦有罪。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日本人还在大清的土地上呢!朕已下定决心,只要一天没有把日本人赶下海,就一天不求和。诸位大臣有再议投降、割地、赔款、求和者,下场如太后。

  “现在,传令各地八旗、绿营,进京、勤王!”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