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初,贝利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秘密审讯了自己的“老上司”叶若夫,曾经风光无限、一度被拥为“苏联二号人物”的叶若夫,被脱得一丝不挂并被打得不成人形。
叶若夫因“阴谋刺杀最高领导人”被执行枪决,随后,贝利亚对内务部系统作了一番内部清洗。
他高呼“重建法制”,以迅雷之势淘汰掉了叶若夫留下的爪牙,以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取而代之。
一番努力下苏联政治案件的数量大幅下降,几年后便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与此同时,他亲自主持了超大规模的平反工作,数以十万计的囚犯得以脱罪出狱,大量官员、军队统帅官复原职,苏联政坛终于焕发了久违的生机。
贝利亚甚至还将“民主”延伸到了罪犯群体身上,他下令建立囚犯的生活保障制度,准许囚犯通过劳动获得刑罚的减免。
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局势下,贝利亚所做的这些工作意义大多是积极正确的。
不难推断,在同僚眼中他绝不可能是“恶魔”的代名词。
事实也的确如此,通过拨乱反正工作,贝利亚不但在政治高层建立了巨大声望,苏联军队也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
值得一提的是,贝利亚真正的精明之处不在于出色地完成了领导的期待。
最为关键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巧妙地打着最高领导人的名义进行的。
也就是说当领导分配的工作完成的同时,领袖的威望也获得了重建,一切美好的预期都不声不响地实现了。
如此聪明精干的下属有哪位领导不喜欢呢?
1941年2月,贝利亚被任命为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这一职位相当于苏联国家政府的二号首脑。
在历史不断流传的过程中,一些政治人物会渐渐褪去人性,变成干瘪的脸谱,显然,贝利亚就是其中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斯大林逝世后,一度掌控着局面的贝利亚展现出了极大的雄心。
作为“明眼人”的他急于改善苏联的困境,推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其中甚至比赫鲁晓夫还要早地提出了打破“个人崇拜”。
不仅如此,这套改革方案包括合理调整苏联经济模式、建立民主政治、改善加盟国之间的关系等等,可谓是条条对症下药,完全对准了苏联国内的各项症结,比后来的赫鲁晓夫不知要高明多少。
能够爬到那种层位的人,想必都有过人之处,可见贝利亚的政治能力确实是被大大低估了。
后来赫鲁晓夫夺取了苏联最高权利,把苏联搞得是一塌糊涂。
可以说贝利亚被是被那些,真正对人民犯下罪恶的人联手清除掉的。
莫洛托夫后来评价贝利亚说,他甚至都不是个野心家,他是个有才能的人,有着出色的组织能力,是个优秀的领导者。
可是已经为时已晚,苏联积重难返他的崩溃是在所难免。
瓦西里安静的站在窗户前,夕阳下他的身影是越拉越长,他点燃了一根烟不时的吞吐着烟雾。...
贝利亚讲述了他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从贝利亚亲口说出答案,让他有些迷惑。
他以前学习的知识里,贝利亚被定性为一个不择手段滥杀无辜的恶魔。
可从便宜老爹的自述,他还是那个年轻有着理想的他,只是他曾经的亲密战友变了。
或许吧,毕竟他不是那个时代的经历者,到底谁是谁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以后的道路怎么走,为了自保他奋力一搏,终于挽救了自己靠山的政治生命。
可是他只有这一点优势,如果下一次再有人做同样的事情,他又不是神,不可能次次都能料事入神。
叹了口气,原本都准备混吃混喝潇洒的过完这一生,等到贝利亚快要被处决时,自己弄一大笔钱跑到国外,仍然可以潇洒的过一生。
谁知道自己重生过来的不是时候,政变已经发生了。
现在看来不会有那个机会了,经过这次的变故,便宜老爹肯定要上位推行他的政策,而作为挫败政变阴谋的自己,必然被各国情报部门列为重点人物。
这个时候他敢跑到国外隐居,估计分分钟小命不保。
想拿他的小命威胁贝利亚的人毕竟太多了。
不要认为像贝利亚这样的角色,就不在意家人的生命,其实恰恰相反,在他快要被处决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求政敌能饶过他的家人。
从贝利亚讲述的他从小时候,为了自己的妹妹和别人打架,被别人打的鼻青脸肿的事情来看,贝利亚绝对是一个顾家的男人。
“父亲,我觉得您要推行您的那些政策首先要掌握住军队,军队是定海神针,不管改革中触及到谁的利益关系,只要军队不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反之,如果军队被有心反对您的人掌握对咱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瓦西里靠在窗户上神色有点严肃的说道。
“廖佳,你能有此看法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你终于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浑浑噩噩的毛头小子了。”
贝利亚望着儿子帅气的脸庞颇为欣慰的讲道。
“就你说的那个死鬼会有这种看法,要不是我碰巧附身在那个杂碎身上,您老人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估计现在身体都长蛆了。”
瓦西里心里暗暗腹诽道,对附身这个家伙身上他是极度的不满,从那个禽兽脑海里得到信息越多,越让他那个有点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