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签署停战协议

第十八章 签署停战协议

  “嘭……”

  白宫总统办公室里传来了瓷器碎裂的声音。

  “该死的苏联人,该死的贝利亚,他跟那个已经下地狱的钢铁慈父一样应该也下地狱。”

  美国总统爱森豪威儿,铁青着脸不停的咒骂着贝利亚。

  “总统先生,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只能被动接受了。

  苏联政府和赛力斯国的联合声明,咱们使用核武器施压赛力斯国的战略已经破产了。”

  爱森豪威儿的军事顾问,沮丧的回答道。

  “是啊,国内民众都不支持在遥远的东方继续投入大量军队,他们认为那个地方离美国太远,美国人没有义务,为南韩政府白白消耗掉纳税人的钱以及美国的小伙子。”

  爱森豪威儿不甘心的躺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

  他才刚当选总统如果就此撤军,会给他的人生履历带来第一个污点。

  那就是在他的任上,从无一败的美国军被赛力斯那帮泥腿子军队打败了,这是令他不能接受的。

  想当年,二战时期爱森豪威儿作为美国五星上将,指挥三百万盟军进行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诺曼底登陆战——一举成名。

  现在却在一个小小的半岛不得不承认失败,这令他多么不甘心。

  “好吧,既然没有机会逼他们的政府让步,那就抓紧时间签署吧,尽量争取体面的退出战争吧。”

  闭着眼的爱森豪威儿有气无力的说道。

  “是,总统先生......我将您的意思,通知给在半岛谈判的将军们,力求以最快速度结束掉这场战争。”军事顾问回答道。

  “贝利亚......苏联政府......。”爱森豪威儿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

  1953年7月26日,历时两年之久的半岛停战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开城板门店举行。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双方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先行签字。

  赛力斯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朝鲜国领导人于平壤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1953年7月28日赛力斯国司令员于开城在停战规定上正式签字。

  朝、赛力斯两国发布停战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两国人民举行了巨大的庆祝仪式,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而咱们的主角也开始了他对苏联的改革。

  1953年7月30日,瓦西里被苏联国家主席贝利亚,任命为苏联国家第一副主席、苏联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苏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书记处第一副书记、苏联内政部部长等职务,全面负责苏联的改革。

  瓦西里改革的第一刀,就砍向苏联军队和内务部部队。

  因为改革成功要素之一,就是必须有一支忠于苏联人民党的军队,如果军队不掌握在瓦西里和贝利亚的手里,就妄图进行改革那就是死路一条。

  改革不是风平浪静的,他必然会触及多数人的利益,必然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1946年2月起,原苏联红军/红海军开始统称为苏联武装力量。

  苏联武装力量中的正规军部分(即不算内务部队、边防部队和民防部队)包括陆军、战略火箭军、国土防空军、空军和海军。

  苏联解体之后的大毛武装力量继承了苏联军队的部分遗产,但实力大大缩水,除战略火箭军之外,大毛的常规武装力量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已失去与西方抗衡的资本。

  与对手美国一样,苏联也拥有大量的驻外部队,其中大多数集中在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尤其是在铁幕前线的东德和波兰。

  这个时候的苏联军队是庞大的,可分为四大驻外集群和十六大军区。

  四大驻外集群:北方集群(驻波兰)、西方集群(驻东德)、中央集群(驻捷克斯洛伐克)、南方集群(驻匈牙利)。

  下边说说各个军区的兵力部署,以及重要装备数量。

  首先就是驻扎在波兰的北部集群,总兵力约4.5万,坦克约600辆,飞机约430架。

  之后是驻扎在民主德国这个最前线的西部机群,总兵力约34万,坦克约4300辆,飞机约1400架。

  向南是驻扎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中央集群,总兵力约7.3万,坦克约1400辆,飞机约300架。

  向东是驻扎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南部集群,总兵力约7万,坦克约950辆,飞机约240架。

  综上所述,驻守西欧的兵力共:52.8万人,坦克:7350辆。飞机:2370架。(至于火炮,火箭炮,实在查不到。)

  苏联的钢铁洪流确实不是唬人呢,此时的西欧是躲在墙角瑟瑟发抖啊。

  苏联国内十六大军区:波罗的海军区、白大毛军区、喀尔巴阡军区、敖德萨军区、基辅军区、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伏尔加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外高加索军区、乌拉尔军区、中亚军区、突厥斯坦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外贝加尔军区、远东军区。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