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此次战事的起因,最早还要追溯到百年之前。
大约是公元1743年左右,石屏人吴尚贤随马帮来到茂隆厂,因其为人直爽,很快被推举为茂隆厂矿主。随后,为了在这块夹缝地带保证茂隆银厂的安全,他便私自前往缅甸,说服时任缅王入朝进贡,并意图携此大功,让朝廷赐他个官身。
而当时的缅甸,则是正处于东吁王朝末期,南方孟族叛军接连不断,东吁王朝政权岌岌可危。因此,当时任缅王摩诃陀摩耶沙底波帝迎来了吴尚贤一行人后,其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引入北方强援的机会,于是便孤注一掷,将国事交付于国中亲信,亲自带领使团入贡,在当时京中更是引起了一阵轰动。
但话虽如此,是否要出兵干预缅甸国内战事,自天子到诸臣还是众说纷纭,毕竟缅甸实在太过偏远,而当时还有准格尔汗国这一心腹大患尚未平定,于是此事就暂且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哪怕缅王拿出随身带来的金银上下打点了不知道多少关节,也依旧没能让朝堂衮衮诸公下定决心。
而等到其心灰意冷,想要归国离去之时。
噩耗却突然传来。
于缅王入贡的次年年初,孟族联军击溃了缅军,攻占东吁王朝首都阿瓦,除了缅王一子一女得以出逃之外,其余宗室再无幸免。
得知此消息后,缅王登时中风倒地,人事不省。三月之后,不治身亡。而出逃投奔其的一子一女,也只好留在京中,做起了寓公。
而等到缅甸再次传来消息,便要到两年后。
此次入寇的贼人,也就是击败了孟族叛军,建立起缅族新王朝,贡榜王朝的开国国主雍籍牙遣使来朝,要求索回前任缅王一子一女,未果。
而后,面对顺朝令其称臣入贡的要求,因故也一概拒之。
自此,其贡榜王朝便与顺朝结下了梁子,自其彻底镇压孟族、统一缅甸之后,双方边疆就一直大小摩擦不断。
但是像这样的大规模入侵,倒还是首次。
“当初据线人来报,此次缅贼号称举三十万大军,分三路来攻;其主力侵攻方向,便是茂隆厂葫芦地一带,而次要方向,便是孟连司、勐卯司二处。”待到打扫完战场,鸣金收兵后,果毅将军曹启濂便拿出舆图来,为李世成细细讲解道。
按理说,这些军务对于一军主帅来说,不说是了如指掌,但也该谙熟于心才对,但曹启濂却毫不意外李世成对此一无所知。
毕竟,这位王爷不久前还待在后方洱海一带悠哉度日,丝毫没有身为一军主帅的自知之明。
是三日前不知突然醒悟了还是怎样,突然不声不响赶赴前线来,吓了众将士一跳。
还好其来时路上,未有遭到贼人袭击,否则这仗刚开始打,己方主帅就被贼人俘虏,那仗就真的打不下去了。
不过,腹诽归腹诽。
当李世成问起战事进展,以及其中的细枝末节、弯弯绕绕时,他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此,才让李世成这个不久前还对如今双方交战局势一无所知的小儿,对目前的战事稍稍了解一二。
“也就是说,敌方主力打算一口吃下葫芦地一带,而另外两路攻往孟连、勐卯的,都是些土司兵?那么,我方为何不也征召些云南土司来应付孟连、勐卯这两路贼人,然后会师一处,直接与地方主力决一雌雄,而是要分兵三路,各个击破?还请曹将军教我。”打量了一会儿舆图后,李世成略一抱拳,真心诚意的发问道。
而曹启濂则是连连摆手道:“殿下言重了,下官还当不起教这个字;只不过这分兵之事,确实有中堂大人的几分用意所在。”
“你是说,这分兵之策,是出自林中堂的手笔?”
“正是。”
这位林中堂,其人正是此次大顺天兵的实际总指挥,云贵总督林元抚;中堂一词,则是对其中书阁大学士这一职位的尊称。
当然,林元抚这名字听起来尚有些陌生,但倘若换作是他本名林则徐,而非字号的话,想必就有些如雷贯耳了!
因此当李世成听闻分兵之策,乃是林则徐所定下,心中的质疑顿时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纯粹的好奇。
而曹启濂这时则是掀开营帐的帐帘,指着门外天边那一重重翠绿色的山峦道:“殿下请看,这云南一带,古时又被称作十万大山,突出就是一个山多,寨子多,平原少。故倘若此次我方五万大军皆汇聚一处,不仅补给困难,且正面也施展不开。除此之外,云南境内各族土司早就对本朝改土归流一事心怀不满,因此在尘埃落定之前,其亦有如今日孟连司头人这般临阵倒戈的可能;故中堂大人认为,与其五万大军汇合与一处,倒不如同样分兵三路,分而破之。等到左右二路大军,任有一方攻入缅贼境内后,葫芦地一带的缅贼主力自然也就会生出退却之心了。”
“谨受教。”
听完曹启濂的解释,李世成心中顿生感悟。
果然,打仗这种事,纸上谈兵还真要不得------此时的舆图上,虽然已经有了粗略的等高线,但与后世的卫星地图比起来,难免精度不佳,唯有结合实地场景,才能避免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当然最好的话,李世成还是希望能够引入沙盘模型来,这样一来周边地形便可一目了然。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听完曹启濂的讲解后,对照着舆图上的地名标注。
李世成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若我没看错的话,这孟连司收复后,通往缅境的道路便是一片通途,也就是说,待大军休整过后,曹将军下一步就要带领军队深入缅境了?”他指着舆图上顺缅双方的边界处,试探着问道。
按照舆图上的标识,孟连司过后,便是蟒冷地,和茂隆厂所在的葫芦地一样,世代由佤族所居,区别就在于前者位于大顺境内,后者则分属缅甸境内。
当然,如果嫌这两个名字生冷的话,在李世成之前所在的原时空,这两块地盘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那就是,佤邦!
而这,正是另一件曹启濂要告知李世成的紧要之事。
“回禀殿下,正是如此。”
先是爽快的承认这一点后,曹启濂抱拳道:“也正是因此,下官恳求殿下待儿郎们打扫完战场后,先行撤回洱海一带去......殿下,缅境内毕竟是敌方领土,大军行进期间难免会遭到敌军伏击。殿下千金之躯,若是有一、二折损,那下官就万死莫辞了!”
“这......”
曹启濂的言下之意十分清楚,那就是李世成再留在军中,不仅无法帮到什么忙,反倒会起到拖大军后腿的作用。迫使曹启濂在行军过程中,还要分出大量的精力,去看护他这位全军主帅、大顺皇子的个人安全。
故此思量一会儿后,李世成便毫不拖泥带水的答应了下来。
“也罢,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不多叨扰曹将军了。还祝曹将军早日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多谢殿下!”
见李世成答应的这么爽快,曹启濂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放了下来。
于是立马让自家的亲兵统领,从自己的亲兵随从中,抽调五十名好手来,务必要将李世成安全送往后方。
对此,李世成也默默接受了这一安排。
只是,当一众人等撤离前线大概二十里后。
李世成却招来了那位亲兵统领,不容分辩地吩咐道:“曹将军的好意,本王心领了。只是身为三军主帅,若是一味呆在后方贪图享乐,难免使得三军将士心寒。”
听见这话,那亲兵统领顿时心中咯噔一声。
在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准备苦苦相劝的同时,心中默默腹诽道:您老人家呆在后方,我们都安心得很;但您要是不听人劝到处乱跑,我们才要心惊胆战个不停嘞!
不过,没等他劝说的话说出口。
李世成就摆了摆手,解释道:“这位校尉误会了,我这么说,并没有不听曹将军劝告,执意跟着去往缅甸境内的意思。不过是我并不打算撤回洱海去罢了!”
“那,那殿下这是想去往何处?”
“葫芦地,茂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