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教主驾到

第49章 教主驾到

  群臣散后,慕容复对那位提醒自己的年轻将领颇感兴趣,特意传他去御书房细谈。

  两人甫一落座,慕容复便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军中担任何职?”

  那年轻人突然受到大佬传唤,还以为自己适才在朝堂上的所为惹怒了他,赶忙诚惶诚恐地起身拱手道:“末将适才在龙庭冲撞了大人,还望…”

  慕容复摆了摆手:“不,不。刚刚只有你不贪从龙之功,保持冷静提醒我,才使我不至于铸成大错…不但无过,反而还有大功呢!”

  那小将这才松了口气,恭声道:“大人果然气度不凡…末将名叫方腊,自燕子坞招募庄客时便跟着大人,如今在龙城军中任副兵马使…”

  什么?方腊?

  慕容复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个平平无奇的年轻人:他…就是后来在徽宗朝席卷江南,与梁山宋江并称“四大寇”的反贼方腊?居然就这么被我稀里糊涂地招致麾下。

  而且,他在“金庸宇宙”中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明教教主!

  方腊见他这么模样也是心里打鼓,迟疑地问道:“大人…有什么不对吗?”

  “哦?哦…没事。”

  慕容复偷偷擦了擦汗,恢复如常,心里暗道:如今他还没成长为那个南国巨寇,看来是我多虑了。不过,也不知道这个位面的方腊,命运是不是已被我悄悄改变了…

  慕容复不禁对他起了重用之心,为了检验这个方腊是不是真有后世那般撬动天下的实力,故而考较道:“方腊,高昌朝廷虽然被灭,可地方势力已经盘踞诸城,蠢蠢欲动,你可有对策?”

  方腊隐隐猜到慕容大帅似乎有意提拔自己,急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苦心思索后认真答道:“大人,东南的伊州、大屯城已无可战之兵,可传檄而定,不必考虑;尚未归顺的,只有西边的焉耆、龟兹两地,麾下仍有数千兵马,作困兽之斗。

  目前我龙城军有两万之众,连番数战已然有些疲弊,而城中尚有回鹘降军近一万五千人,在没有完全消化之前,不可轻易派他们出去征伐…所以我建议,收编在两地起义的僧兵,利用他们平定龟兹、焉耆两城。”

  慕容复点了点头:“很好,说下去。”

  得到他的肯定后,方腊精神一振,继续侃侃而谈:“各路僧兵盘踞在两城的咽喉要道,聚众过万人,已经是不可小觑的势力。我们凭借这支兵马,足以攻下西方重镇。

  另一方面,我们已从‘反抗军’转为‘正规军’,这些僧兵也从昔日的盟友变成了地方上的隐患。如果处理不当,他们就会引起新的动乱…

  不过好在他们是您的拥趸,又是打着您的旗号起事,收编起来并不困难…如此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人才!”

  慕容复忍不住击掌赞叹:此人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眼下正值用人之际,绝不可让他遗失在外。

  “那你说说,谁适合去收编僧兵,平定龟、焉两地?”

  “末将举贤不避亲,我有两个一同加入燕子坞的同乡,为军中校尉,可担此大任。

  一个叫石宝,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口披风刀,裁铜截铁,足以砍穿三层铠甲,实有万夫不当之勇;另一个叫司行方,文武全才,也是一员骁将!”

  慕容复心想:我好像在水浒传里听过他们的名号,是方腊手下四大元帅之二,杀了不少梁山好汉…看来方腊所言非虚,他俩的确可堪一用。

  聊完军事,慕容复又将话题转移到了治理上:“方腊,眼下管理整个高昌,我暂时还没有理清头绪…你有什么妙策吗?”

  方腊略一沉吟,嘿然笑道:“这千里佛国、数十万臣民…单靠咱们龙城军自己可管不过来,势必要依赖高昌的旧臣班底。

  至于该用谁、不该用谁,我们可以对那些高昌旧臣威逼利诱,让他们互相检举揭发罪行…这样就能最短时间辨出忠奸了。

  然后将被检举次数最少的清廉臣子释放,礼遇重用。由于他们之间互相检举过,彼此猜忌很难恢复信任,这就免除了结党谋私的可能;再去挖掘在野人才,即可重新打造一套较为廉政的政治班底…此为治官之道;

  而治民,在于怀柔。末将斗胆建议先免了城中半年的赋税,以收买人心。

  之后整治城中原来的豪强、富户这些既得利益者,让他们上报财富资产——人心都是自私利己的,势必会有隐瞒。

  这时,再将他们上报的财富公布于众,发出告示:凡是揭发其隐藏财产的,没收瞒报者全部家当,七成归公,三成归揭发者…

  如此就能名正言顺地吞没别人的万贯家财,同时又兼得了平民的拥护。用不了多久,国库便能充盈,满仓满库!”

  呵,这小子对人性的揣摩可谓深入骨髓,手段也是缺德到家了…真毒士也!

  心里虽然在损他,但慕容复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主意够绝,轻轻给了他胸口一拳道:“你小子的脑瓜真是厉害…便按你说得办,今后治理地方就全靠你了!”

  ——————

  御书房谈话之后,慕容复正式任命方腊为高昌国相,负责战后的治理工作。

  按照之前定下的计策,方腊很快便笼络到大批高昌的能臣干吏,麴正等贪婪无用之官员被抄家发配至北麓草原,一套全新的行政班子被建立起来。一时众正盈朝,吏治焕然。

  三天之后,高昌城中重新恢复秩序,安定如初;而城中富户们则有苦难言,纷纷宣告破产。

  慕容复赚得盆满钵满,饷银充足,还赢得了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名声。

  内政被方腊治理的井井有条,再无后顾之忧,接下来就是着手平定西方的龟兹、焉耆重镇。

  慕容复用人不疑,破格委任石宝、司行方为正副兵马使,率五千精骑,平定西陲。

  石宝、司行方打着佛门领袖—“嘉乾居士”的旗号,一路招降纳叛。

  焉耆、龟兹两地十八路“僧兵”欣然景从,纷纷交出已控制的村庄、部落,自愿加入他们的西征大军。

  有个别不愿从命的,也被石宝核善地“劝退”,就地解散,解甲归田…一时间,两城周边的乱军尽数平定,各地无不归心。

  待石宝二人的大军兵临焉耆城下之时,已经扩充到了一万五千兵马,一时声势大壮…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