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达成违命共识

第六十九章 达成违命共识

  石祥祯对罗大纲还是有所保留,没有向他透露自己和石达开的谋划。

  罗大纲也没有多说什么,但他心里也在思索此次北上的打法。

  次日一早,罗大纲下定决心,来找石祥祯。

  “囯宗大人,卑职对此次北伐有些愚见,想来与囯宗大人密谈。请囯宗屏退左右。”

  石祥祯点点头,让屋内其余人都出去了。

  “请罗丞相放心说,今日之言,不入第三人之耳。”

  罗大纲不答反问:“囯宗大人,卑职冒昧,敢问囯宗大人此行会合靖胡侯之后,是要继续攻燕都,还是南返?”

  石祥祯闻言了然。很明显,罗大纲虽未明确表态,但这番话就是在试探。

  结合罗大纲先前对北伐的态度,很明显,他就是想南返。

  这与自己和北王、翼王暗合,但却跟最高决策者东王的金裁相悖。

  也难怪他要密谈。

  石祥祯笑了笑,直接开门见山:“罗丞相,不必试探本囯宗。本囯宗在北伐军出师之前,就觉得北伐不是这样的打法。要想北伐,就得按罗丞相当初的定策。要么以大驾幸河南,大军渡河;要么要么先定南九省,再三路北伐,会猎燕都。我一开始提及海上北援之计,就是算定战事不利,想着把北伐军兄弟从海路接回来。”

  罗大纲点点头,同时也极其惊讶于石祥祯的远见。

  他先前只是看到了北伐必败,但却没想到挽救北伐军的破局之法。昨天听得石祥祯介绍,晚上又仔细思索,隐约感觉到此计是在给北伐军找退路。

  罗大纲思索再三,发现这确实是挽救北伐军脱困的良策。若是从陆路北援

  还要打个两千里来回,变数太大,沿途不知有多少妖兵堵截。

  罗大纲抱拳严肃道:“多谢囯宗大人坦诚相告。卑职万万想不到,囯宗大人思虑如此深远,提前筹划造船。若不然,即便现在我们想到要从海路北上,也无船可渡海。”

  “可惜,内地没多少合适木材,我造这些海船,几乎伐尽湖北、江西、安徽一带所能接触的木材,督促船工日夜劳作,这才勉强造出了这些船只。但这些船只能带兵力尚不足万,会师之后怎么把北伐军接回来,也是麻烦事。”

  罗大纲不假思索,说道:“此事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我军北上途中,可以找寻出海渔船。若实在不够,那待我两军撤到海边后,再让兄弟们挤一挤。我等此行也并非远涉大洋,在海上待几日,便登岸休整。若有妖魔大兵追至,便上船入海。如此海陆并撤,可保更多兄弟平安南返。”

  石祥祯很惊讶。罗大纲的想法,跟石达开的建议大同小异,都是让自己沿途搜寻船只。

  石祥祯说道:“这确实是个办法,但北伐军人数不少。若是我们沿途搜到的船不多,那也难办。即使再往船上塞人,也得有个限度。真要在海上超载,那可有覆船之虞。到时候,我们怕是都来不及逃到岸上。”

  罗大纲又深吸一口气,眼中露出一丝阴狠。

  “囯宗大人,卑职说句关起门来的话。此次北援,即便不进兵燕都,那要解北伐军之围,也少不了要打几场硬仗。我北伐军老兵出师时不过两万余,经过一年转战,恐怕也消耗不少。到时候若实在不行,就驱使那些北上途中新投的,或者羸弱的兵士为前阵,与妖魔决死。只要此次能把靖胡侯、定胡侯、平胡侯和大部北伐军精锐撤回来,我们便不虚此行了。”

  石祥祯一愣,惊愕的看向了罗大纲。

  两人四目相对。

  罗大纲在等石祥祯的决定,而石祥祯却是有一种被人看穿心事的错愕。

  在石祥祯心底里,其实也是有这种想法的。

  这也不能怪两人狠心。这次海上北援,其实也是行险。

  要是船只的运力实在不够,那只能通过战斗消耗一部分弱兵,但要尽可能把林凤祥、李开芳和北伐军精锐老兵救回来。

  “若万不得已,只能如此。不过,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把所有的北伐军救出来。”

  他站起身,拍了拍罗大纲肩膀:“不过丞相与我同心,此战我也心安了。实不相瞒,此次出海,是我向东王点名请丞相同来。请丞相心中勿要怨恨,毕竟天朝水战,无人能出丞相之右。故为了此行胜算更大,我不得不请丞相同往。”

  罗大纲此时也了解了石祥祯的态度。特别是石祥祯没打算硬打,而是想接上人就南撤,这让他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罗大纲闻言抱拳道:“囯宗大人,卑职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来之前,卑职确实觉得此行凶险。但见囯宗大人有此等谋划,卑职心安了。至于怨恨,囯宗大人更是言重了。卑职也是天朝之将,带兵出征乃职责所在。此战国宗大人点卑职同去,乃是看得起卑职。请国宗大人放心,此次北上,卑职定辅佐囯宗大人,闯过这茫茫大海!”

  石祥祯会心一笑:“能与罗丞相并肩作战,乃人生之大幸。那我们这次便乘风破浪,给咸丰一个震撼吧!”

  二人大笑。

  随后罗大纲也说道:“只是,此行还有几桩事。一是饮水、粮食,都要备齐。即使我们可以登岸补给,但为防万一,我们也得备上十日的食水。二是草药,防止兵士晕船。三是东王这边,我们可以北上后为了大局带兄弟们回来,但到底是违背了东王金谕。”

  石祥祯颔首:“丞相思虑周详。不过你放心,前两桩事,我早已请东王和翼王安排。待我们抵京之后,即可带上食物、淡水和草药。我还请东王调拨了些医者同往。至于第三桩事,也请丞相不必过于担心。现在天朝纵横长江,急需兵力。若我们能把北伐的老兄弟接回来,东王即便恼怒,总不至于杀了我等。再说,我等若能接靖胡侯大军脱困,怎么说也是北伐军兄弟的救命恩人,他们不至于坐视我等被云中雪吧?我料此事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杖责下牢而已。退一万步讲,若真能带北伐军的兄弟脱离险境,那纵然是杖责,我也在所不惜。”

  石祥祯的分析,是有根据的。历史上,北伐援军三主帅两人阵亡,只剩下许宗扬带着几百残兵回来,东王也只是把他下东牢,贬为北王府承宣,并没有要他的命。想来,只要自己能带北伐军主力返回,东王再不济也不至于杀了自己。

  罗大纲闻言感佩莫名:“囯宗大人豪迈,卑职真是相见恨晚!请囯宗大人放心,此行卑职定与囯宗大人共进退!若东王真要责罚,卑职与囯宗同当!”

  石祥祯也重重点头。两人在一番交谈中,也达成了北上会师北伐军之后,违命南撤的共识。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