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兵卫第一反应是你哥哥有没有可能叫木下藤吉郎,因为木下藤吉郎就曾经担任过织田信长的杂役头。
其实也是七兵卫孤陋寡闻,此时木下藤吉郎已经担任了信长的百人足轻组头。虽然谈不上什么名臣大将,至少进入了中层武士的范畴。
再者眼前的小竹区区十五岁,就这年纪,无论如何也对不上的。
果不其然,小竹的哥哥叫助右卫门。这个名字怎么说呢,真是一个平平无奇,完全无法引起七兵卫任何联想的名字。
所以你家也没有苗字?是的,没有苗字的。但是按照小竹的说法,他哥哥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武士了,那么不出意外的话,会给自己弄一个苗字来。
按照日本人的起名习惯,他们村叫做稻濑村,所以他哥应该会起名叫做稻濑助右卫门。
很好,一个七兵卫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名字。百分之一百不会是将来的大名,是不是大身旗本那就不得而知了。
或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跟着信长在本能寺成了烧烤,所以连个家名都没有传下来。
行吧,七兵卫转头继续喂马,由着小竹和阿伊两个人在那边交头接耳的。拦也没必要拦,咱们家这情况,恐怕也嫁不到什么百万石的高门。只能从草莽里面去找那些还没发迹的大名,像是福岛正则?加藤清正?还是沟口秀胜?抑或是堀秀政?
做不了一夜暴富的梦。
伴随着秋收的结束,小牧山城和犬山城对于整个尾张的最后争夺战,正式打响。
不出任何意外的,信长的书状再次下发到津岛町。要求津岛众为信长筹集箭矢、硝石、铅锭、刀枪以及骡马。
由堀田右马颁布下发的书状很快出现在七兵卫的手中,信长将按照如今时下的马价,雇佣川村家的所有堪用马匹,协助津岛众转运物资去往小牧山。
或许当年便宜老爹只被确立极为微薄的军役的主要原因,就是织田军一打仗,川村家就得被征调,完全无法顾及到其他普通生意。
这一部分的损失,用低军役来弥补。
大概吧,因为沙洲上今年的第二茬苜蓿马上就可以收割了,所以七兵卫还有点不放心。要求留守津岛的几个老家来上上心,尽快收割仓储。这一茬的收货量肯定比上一茬要差,就别急着卖了,等七兵卫在小牧山的战场上围观几天之后再议。
保不齐仗打的久,信长这边马料要得急,能够多卖几个钱。
百分百不是巧合,作为传马头的七兵卫带领津岛众的军资往小牧山去,伊藤大老板就把小竹给派了出来,主要工作是背负三支纪州销售来的铁炮。
他这样的小者(小僧),干得也确实就是跑腿的辛苦活。铁炮如今还算是昂贵的货物,派专人背着看护,非常正常。一柄铁炮的价钱,远胜过在直江津人才市场出售的各色人等。
行至小牧山城下,信长果然已经点齐了大兵。漫山遍野,无边无沿,从信长往下算,一路算到马夫,怕不是有四五千人。
围绕着小牧山城城下町的野营帐篷,丛丛列列,都是各领主带来的人马,和信长直属的足轻众、小姓众稍作区隔。
另外前面提到的浪人众,此番也得到了信长的雇佣,至少三百人的浪人众被分开配属。比如说木下藤吉郎和他弟弟木下小一郎,就得到了足轻并浪士三十余人,马五匹的加强。
这是七兵卫在城下看到村井贞胜调拨军械时,明明白白写在文书上。这回真的清楚的瞧见了未来的大和大纳言木下小一郎,挺好,也就比我高点。
唯一令七兵卫没想到的是,小竹非常亲切的称呼木下小一郎为小一郎哥哥。
回头再一问,小竹的本家和木下小一郎在隔壁村。说是隔壁村,就是隔着一条小沟罢了。而且小竹的父亲和小一郎的父亲,都曾担任过织田信秀的足轻众。
要不他哥也没办法去担任信长的杂役,不是老尾张,老织田,老下四郡出身,连给织田信长暖草鞋的资格都没有的。
原来你小子认识木下小一郎啊……
且算作插曲,因为木下小一郎把信长配属给他哥哥的三十多个兵,以及五匹马领到之后,就奉命率领大约三百人的部队,渡过木曾川,到北岸去阻击美浓齐藤龙兴的援军了。
织田信清一天不完蛋,信长就一天没有办法全力去攻打美浓。齐藤龙兴虽然是“幼主”,但他绝对不是什么蠢人。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很清楚的,一定会派兵来救援织田信清。
犬山城在木曾川的南岸,美浓兵想要支援,必须过河。木下藤吉郎得到的命令就是务必阻击美浓军,防止其渡河。
真要是美浓发几千人来,木下藤吉郎这三百来号人肯定是不够用的,但至少能够起一个预警作用。给信长分兵创造时间。
不过犬山攻略中,历史上的木下藤吉郎什么逸话都没有出现。
原来是被派去打援军了,估摸着是美浓兵没来,所以他什么战功都没捞着,以至于也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对了,为什么木下藤吉郎麾下有三百人,他自己,以及几个早期家臣,信长援助的三十多个兵,外加原本配属在他隶下的一百个足轻,差不多一百五十人。另外一百五十人是马夫、小者、持旗、小荷驮等。
因为同村井贞胜交割津岛众的物资,七兵卫没有分身离开,去瞧瞧木下藤吉郎长啥样。也不很可惜,早晚都会见面的。
“七兵卫,你跟随久右卫门一道从军,知道了吗?”村井贞胜清点并收好各类物资之后,把七兵卫派给了熟人。
“明白明白。”放下铅锭、硝石的驮马,这会儿又拉上了粮食和箭矢。
铅锭和硝石等,应该是要在小牧山城下制备完成,然后再交给信长的直属铁炮足轻使用。也不知道上个月来城下的那些基督教町人如何了,打没打出铁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