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北境苏维埃(二)

第二百三十四章 北境苏维埃(二)

  哦,雪白色的原野,森林遍覆之乡,

  看,天蓝色的湖泊,北风吹拂之地。

  从矿山下悠长的巷道,到河谷里交杂的田垄,

  把铁锤和镰刀彼此交叉——

  换来火红旗帜空中飘扬。

  ……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区歌》节选,改编自北境民歌

  ——

  伴着从公爵手中接手而来的一支庆典乐队奏响了新编的北境小调,这场全北境成千上万人已然翘首以盼数月的大会终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拉开了帷幕。

  拜伦在心中哼着欢快的小曲,穿着蓝灰色的正装,闲庭信步地走上主席台,拿起了已经事先放在台上的大喇叭——对于在技术水平上才刚刚迈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北境人民政权来说,外接扩音器的麦克风仍然是难以想象之物,各种会议里唯一的可靠扩音工具还是这样用薄铁皮卷起来的大喇叭,想要别的也没有。

  此刻,拜伦站在议会厅的主席台前,在他身后的墙面上,左边挂着人民党的党旗,右边挂着红军的军旗,正中央则高悬了一面新设计的特区区旗:长方形的旗帜从中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为雪白色,象征北境漫长严冬的雪原奇景,上半部分为草绿色,象征北境绵延千里的森林;旗帜左上角按照惯例放了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人民党的领导,五角星左右各包了半圈齿轮与麦穗,象征工农团结。

  在特区区旗的初版设计方案中,放在旗帜左上角的标志还是和党旗军旗上一模一样的金色镰刀锤子,上缀一颗金星象征党的领导,但拜伦看完后一是觉得三面旗帜高度类似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二是盯着看总有一种另一世苏联某个加盟共和国国旗的既视感,便给出意见重新设计了政权标志,换成了更有艺术感的齿轮与麦穗。

  现在这面旗子看起来,倒真是漂亮多了。

  拜伦也相信此刻坐在会议厅中500名苏维埃代表中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抱着同样的想法。

  上午九点,在拜伦高声宣布“北境第一次苏维埃大会”正式开幕之后,众代表一齐鼓掌,大会流程随之进入第二项:按照25:1的数量比,选举产生由20名常务委员组成的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委员长。

  由于这是北境第一次举行正式的代议制民主机构的会议,从大会的主办者到参与者都缺乏经验,此次大会还没有形成正式的代表团制度,但苏维埃代表们仍然按照出身社群自发形成了团体——占据全体代表半壁江山还多的自然是忠于人民党的工农兵代表团,由150名工人代表、100名农民代表和25名红军官兵代表组成,其中大半代表本身就有党员身份,高度认同人民党的方针政策,基本不可能提出反对意见。

  不过虽然影响力巨大,却不意味着这场会议完全是一次由人民党控制的“走过场”的会议,对于各自都占有两成席位的城乡小资产阶级代表和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代表来说 他们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阶级与阶层是人民政府的统战对象,不可能人民党说什么就答应什么,拜伦也做好了反复争执互相妥协的准备。

  常务委员会以及委员长的选举没有悬念,拜伦以486票通过,14票弃权的结果成功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小资产阶级代表、资产阶级代表以及教会代表和红军官兵代表也都大致按照他们苏维埃席位的比例获得了常务委员的名额。

  上午十点半,大会来到第三项,审议《特区宪章》。

  这个部分有一些争吵。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以下简称第一特区)是一个福塔雷萨帝国境内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特区所辖范围南至北寒港,北至极北海岸,东西两侧各抵绝望山脉,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

  关于这一点,代表们心中出现的主要不是反对意见,而是疑问。

  “拜伦总书记……委员长阁下,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平方公里是指一块长一千米、宽一千米的区域?”一个资本家代表站起来惊愕地开口问道:“”一百万平方公里……北境真的有这么大么?”

  事实上确实没有这么大。

  如果只计算原来北境公爵洛伦佐•图里克政令能够发到的,即以安格里诺为中心,四方村镇为边缘的“北境”贵族政府实控区的面积,那能有十万平方公里就不错了,跟一百万是八竿子打不到。

  但是人民党政权作为一个有雄心勃勃发展壮志的新政权,肯定不能把自己的地盘局限在这小小的一亩三分地上,必须要有一些可以用来扩张的“宣称领土”——反正既然是“北方第一特区”,那北寒港以北的地区都是“北方”,没毛病。

  总体来说,北境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从安格里诺向北,是绵延千里的原始森林,穿过茫茫的林海,便是由极北冰洋冷气团南下所造就的荒漠带——这里据说是斯萨克“蛮族”的主要聚居区,越过这里再往北,就能真正见到一片浩瀚的冰洋。

  在拜伦眼里,以后这些所有的地方迟早都要升起第一特区的双色红星旗,甚至还要在极北冰洋边开一座港口,派几艘蒸汽驱动的探险船出去看看海对岸有什么。无论如何,先在宣称上做足气势,总是没有坏处的。

  “如果那位前几天刚刚离开的、来自极北公社的使节朋友没有欺骗我的话,我们理想中的北境的确是有这么大的。”拜伦礼貌地开口答道。“如果根据我们后续的调查发现这个数字不准确的话,还可以再做修改。”

  估计只能往大了改,而不太可能往小了改……

  “好…好吧”。

  这个摸着脑袋想不太明白的代表坐下去之后,又有一个农民代表站了起来轻咳了一声。

  “拜伦委员长阁下,您刚刚提到了极北公社,而在宪章中,我们第一特区的宣称范围包括他们的实控区,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接下来要尝试去吞并他们?”

  你猜的没错,就是要吞并他们。

  拜伦的嘴角抽了抽。

  在跟王廷协约结盟之后,向南扩张已经不太可能,向北发展就成为了唯一的方向,而那个充满原始军事村社风味的所谓“银色公社”,自然就成为了人民党政权打主意的目标——更何况对方派来的使节直接拒绝了自己关于放弃奴隶贸易的要求跑回去了,一点面子都不给,被当做敌人也怨不得自己。

  不过,经略极北还是一件要从长计议的事情,不好在这里说得太明白……

  “这位代表,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拜伦思考着回答:“而是考虑到极北公社在政权组织和思想信念上与我们存在不少一致,所以我们认为,有朝一日我们可以用某种手段实现二者的联统,共同团结在第一特区这面旗帜之下。”

  睁眼说瞎话——但是很能糊弄人。

  鉴于苏维埃代表全部都是从人民党已经控制的城市和乡村选举产生,那些同情甚至据说和“银色公社”有不少联系的边远村社的长老并没有得到进入这间大厅的资格,所以自然也没什么人反对向北扩张打“银色公社”的主意,在拜伦做出回答后,这条争论就草草过了去。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二条:第一特区执政党为曙光人民党,实行人民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特区人民政权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广泛团结包括各阶级与阶层进步力量的革命民主政权。』

  自从人民党执政北境以来,北境人民政府已经先后印刷了数千份宣传党的政治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册。这些小册子或由旧北境的知识精英主动购买索取,或由人民党自己派出宣讲员直接发给重点统战对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流行于知识阶层,作为一种时髦的革新理论取代了启蒙学说的生态位——到现在为止,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阶级”和“先锋队”的概念,但至少大厅里的这五百人里没有政治文盲。

  这一条没有异议。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三条:第一特区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劳动群众。劳动者行使政治权力的机关是各级城乡苏维埃。劳动者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特区政治事务。』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特区的政权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城乡苏维埃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全体劳动者负责,受其监督。特区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都由苏维埃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

  “请等一下!”

  有人站了起来,是一个城市工商业资本家的代表。

  “请问尊敬的委员长和各位常务委员,不知这个劳动群众的定义……?”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含各阶级和阶层进步力量——这些都是上面说过的。只要你认同特区人民政府的政策方针,遵守特区法律规章,愿意为特区建设发展出工出力的,那现在就都是劳动群众的一员。”

  拜伦缓缓答道,看着对方略显疑惑的神态归于平静后点头坐了下去,自己也轻笑了一声。

  现在遵纪守法的城市资本家确实可以被视为“劳动群众”的一员,不过以后……谁又说得准呢?

  ……

  ——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七条:城乡一切土地归于全民所有。』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八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区人民政府监督下转让。』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九条:在在接下来一段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村经济组织实行以个体与家庭经营为基础,集体与国营经济为补充与发展的经营体制。农民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掌握土地的使用权并经营土地,从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一切法律允许的农业生产。』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十条:国营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特区人民政府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十一条: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城乡手工业、商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个体及家庭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人民政府保障个体及家庭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并逐步引导其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道路。』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十二条:城乡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特区人民政府保护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第一章总纲第十三条:在比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私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人民政府允许城乡中小型私营经济在合理合法范围内的经营和发展,保护私营经济组织合理合法的权益和利益。』

  简单的午餐之后,到下午一点半,大会便开始审议《特区宪章》中有关经济制度的条款。

  总的来说,鉴于现在还处于民主革命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制度上实行混合经济是不可避免也别无他法的选择。在农村承认并支持个体和家庭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承认并支持私有工商业经济的村庄和发展,是必然的妥协。只要另一方面在农村兴办农民合作社,坚持引导农民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在城市以国营企业掌握握公用事业、上游战略产业和命脉产业,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单位,就能保证人民政权的阶级性质不会动摇。

  当然,未来会如何,还要取决于经济建设过程中动态的斗争。

  拜伦对此抱有乐观。

  ——

  从春七十五日到春七十六日,大会对整本《特区宪章》足足审议了两天,到大会召开的第三天早上,全体苏维埃代表才终于进行最终表决,以96%的高票通过了《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宪章》为未来特区人民政权的基本法。

  春七十七日上午十点,大会来到了第二个重要事项:审议并通过《第一特区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治体制,任命各级领导干部。

  在政府体制方面,全体人民党高层已然筹划许久。

  经历多次研讨,最终决定未来第一特区中央政府的主要执行机构定名为政务院,政务院下辖十大部门,分别是原有已经存在稚形的工业部、农业部、宣传部、教育部、卫生部以及新增的武装部,安全部,外交部,商务部,公安部。

  在新设的五个部门中,武装部主要负责管辖作为特区人民武装力量的红军,制定战略作战计划,协调进行军工生产,挫败来犯之敌,保卫并扩展特区;安全部下辖特区情报局和内务委员会,两者分别主管对外和对内情报与侦察事务,打击敌特、渗透外部、调查并惩处特区政府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分子和叛徒,就是这两个部门的职责;外交部负责与敌对或者同盟政权(主要是艾伦•瑟莱斯的王廷政府)进行谈判和交涉;商务部则总理整个特区范围内对内对外的经济事务,负责管理特区中央银行,颁布经济与货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等等事务;公安部则总管全特区的人民警察队伍,负责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保障特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全。

  除十部部长之外,第一特区政务院设一名部长会议主席,简称总理,负责统领协调各部工作;政务院之外设特区人民政府主席一名,掌握人民政府核心大政方针。

  到上午十一点,两个小时的选举流程走完之后,第一届北方第一特区中央政府各部委的人员名单便被公布了出来。

  拜伦理所当然地被选举为第一特区首任人民政府主席,统管人民政府一切政务。

  伊迪和卡勒则被分别赋予了政务院总理兼宣传部部长和红军总司令兼武装部部长的职责,前者是中央政府首脑,后者则是特区人民武装力量的实际统帅。

  政务院体系下其他各部门的部级长官也都一次性得到了任命。

  伊迪的老部下,在安格里诺城市工作时屡次深入险境执行任务的优秀特工吉亚被授予了安全部部长兼情报局局长一职;原有的农业部负责人秋金和工业部负责人切里夫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的农业部部长和工业部部长,外交部和教育部的部长职位亦由原本两部的负责人欧莱拉(她本人现在还在王都,此为缺席任命)和古莱尔担任;卫生部部长由一名原先在红军中担任卫生队队长,领导才能得到考验的军医担任;公安部部长自然是安格里诺警察总局的局长维洛;商务部部长则授予了人民党的老朋友,在公社草创时期给予了无私帮助的安格里诺富商巴洛,这也是十部部长中唯一一名不是人民党党员的官员。

  第一特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十多位正部级干部,平均年龄却只有24岁,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年轻至极而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领导层。

  为了笼络和团结城乡小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同时还有数名“党外民主人士”被任命为多个部门的副部长,以彰显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特点。

  虽然接下来还有包括制定细致法规、组建司法机关、建立地方政府和推进农村改造等等一系列麻烦的任务,但这个名为北方第一特区的人民政权……

  已然在正规化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曙光历1454年春七十九日,福塔雷萨帝国北方第一特区第一届苏维埃大会在召开五天后圆满落幕,审议并通过了基本法《特区宪章》以及包括《第一特区土地法》在内的多部重要法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特区中央人民政府,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北境人民政权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而与此同时,在南方福塔雷萨王都安柏林的宫廷里,帝国立宪会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