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节目,是由博尔察中等技术学院带来的话剧,以表演形式,打造的表现游击队员的智慧、忠勇和富有牺牲精神的红色剧目,力求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为观众重现那段扣人心弦的反德斗争和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请各界同志和教师、同学们欣赏。”
谢瓦迪科声音洪亮的完成了报幕,转身进入大幕之后离开了舞台,等到他离开,舞台大幕缓缓拉开。
已经到了后台的谢瓦迪科,见到了正准备第二个节目的毛妹们,开口安抚道,“放轻松,姑娘们,很容易就过关。”
“哪像是你说的这么容易,演砸了肯定会挨批评。”毛妹们像是小天鹅般叽叽喳喳的抱怨,穿着演出服的曼妙身姿把谢瓦迪科的眼都晃花了。
“因为打光原因,你们看不到下面的观众,所以就当他们不存在就行了。”谢瓦迪科分享着自己的看法,这种俱乐部都是这么设计的,其实可以很好的避免舞台上表演者的紧张。
临时抱佛脚虽然功利但却是一针强大的安慰剂,在第一个节目结束之前,毛妹们已经冷静下来了。
在演唱节目开始的那一刻,谢瓦迪科直接躲在拉开的大幕里面,这个位置遮挡了台下的观众,却可以让毛妹们看到自己,这大大降低了表演者的压力,伊琳娜唱着舒缓的民歌,台上的舞蹈者翩翩起舞。
谢瓦迪科则夹着麦克风,在歌词和舞蹈的间隙轻轻鼓掌,掌声随着扩音器传达到俱乐部各个角落,立刻引起掌声一片。在这种鼓励下,伊莉娜的表演也越发的自如,表演结束,如雷一般的掌声响起。
谢瓦迪科自豪的看着退下来的校友,脸上满是欣慰,和每一个毛妹击掌,最后和伊琳娜的手掌拍在一起,才再次登台。
“伊琳娜,他好会啊。”毛妹们把伊琳娜围在中间,满是对谢瓦迪科胆大妄为的赞叹,十几岁的学生,哪敢在这种场合用手段,但人家就敢这么干了,此时的谢瓦迪科在她们眼中的形象节节攀升。
他确实好会啊,伊琳娜的目光看向在舞台上做报幕员的谢瓦迪科,目光当中同样满是赞赏,这一次总早退的班长确实给了她一个惊喜。
“回到学校会发一个奖状吧。”伊琳娜心中嘀咕着,这段时间的辛苦怎么都应该被看在眼里。
谢瓦迪科还不知道自己的劳心劳力,已经被团书记用一张奖状给打发了,他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在即将召开的八大前夜,各方势力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结束了献礼节目的谢瓦迪科回到家,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客人。
有时候还能听到一些不是非常团结的话,比如这句话,“如果克罗地亚人说我们,他说的可能只是克罗地亚,而我们塞尔维亚人口中的我们,是整个南斯拉夫。”
“有这种心态,全面对抗不是迟早的事情么?”谢瓦迪科眉毛一挑,但他心里还认可这一点,要维护南斯拉夫的框架,还真的要塞尔维亚人来。
在实际不过的情况是,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塞尔维亚的首都,因此塞尔维亚人肯定在中央政府当中占据优势,在南斯拉夫联邦中央政府当中,多数都是塞尔维亚人这是一个事实。
因此贝尔格莱德和其他共和国相比,中央集权的色彩明显要高很多,塞尔维亚干部认为自己就是中央。
南斯拉夫人民军百分之七十的军官都是塞尔维亚人,因为克罗地亚在二战时期和德国的关系暧昧,导致哪怕在克罗地亚,干部阶层也有大量的塞尔维亚人。
这一天兰科维奇的家中来了一位客人,是波斯尼亚的总理比耶利奇,他是一个穆斯林,在当下这个时间段,穆斯林在南斯拉夫只是一个信仰,而不是一个民族。
因为二战当中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战队问题,很多克罗地亚人跟着德国走,而塞尔维亚人信奉共产主义,所以穆斯林这个群体稍微倾向于塞尔维亚这边。
在当下穆斯林尚未有族群地位的阶段,比耶利奇不会忘记一旦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爆发激烈冲突,穆斯林总是被当做替罪羊的记忆。
尤其是波斯尼亚的穆斯林,当地的克罗地亚人有相当一部分,加入过乌斯塔沙。
这个痛苦的记忆提醒着比耶利奇,应该维护国家主义,压制住分裂的趋势。
比耶利奇维护国家主义的态度,让兰科维奇很是赞赏,在交流完毕之后,兰科维奇亲自送比耶利奇离开,谢瓦迪科已经回家了,自然是跟着自己的副总统父亲,一起对波斯尼亚总理行注目礼。
“谁能想到,在波黑战争的三十年前,塞尔维亚人和穆斯林竟然是一条战线的。”谢瓦迪科心中苦笑,这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兰科维奇倒是没注意谢瓦迪科的反应,在和比耶利奇交流之后,他对于接下来的对抗已经信心大增,要在明天的八大上以无可争辩的事实,粉碎克罗地亚人的地方自治主张,“舒立克早点睡觉吧,今天辛苦了。”
“知道了,父亲。”谢瓦迪科眼见兰科维奇的笑容,心中叹息,在他看来兰科维奇发动政变的成功率,都比在八大上进行斗争容易。
在怎么样,贝尔格莱德都是塞尔维亚人的城市,铁托解职兰科维奇都是想办法把兰科维奇,可以说是骗出了贝尔格莱德才进行控制。
几乎是同一时间,南斯拉夫驻苏联大使茨维耶廷·米亚托维奇,转达了苏共中央对南共八大即将召开的贺词。
铁托很快给予了回复,谨慎的对苏联新领导层的良好祝愿,铁托虽然和赫鲁晓夫私交很好,但一直都谨慎的处理来自苏联的问题,他不会让和赫鲁晓夫良好的私交,引起苏联的敌意。
黑夜过去,南斯拉夫八大三中全会正式召开,前期已经抵达贝尔格莱德代表,乘车抵达乌希切塔。
刚刚落成的乌希切塔大厦,迎来了首个重大会议,来自各个共和国风三百多名代表济济一堂,落座等待着大会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