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伊洛定

第四十七章伊洛定

  大夫站在戎黎的尸体旁,握着染血的长剑对士兵们说:"叛贼虽然伏法,但隐患还没清除。立刻关闭所有城门,加强巡逻警戒,发布安民告示。卫尉带精锐部队把守城墙,提防周军偷袭。"

  士兵们齐声领命,分头行动起来。

  大夫转头对副将说:"整顿你的部下,随我进宫。"

  随即带着二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直奔王宫。

  深更半夜的宫门紧闭,禁卫军层层把守。

  宫门官看见大夫的符节,慌忙下拜询问来意。

  大夫厉声说:"军情紧急,速开宫门!"不多时,宦官总管传令召见。

  姜伯芳端坐在灯火通明的大殿里。

  大夫快步上前跪奏:"臣今夜诛杀了叛臣戎黎。他暗中勾结周军,企图献城投降,现已斩首示众。"

  姜伯芳吃惊地站起来:"你杀了戎黎?"大夫答道:"正是。"

  姜伯芳长叹一声,扶着桌案问道:"你既已诛杀叛臣,又带着士兵深夜闯宫,究竟意欲何为?"

  大夫再次叩首:"如今周军兵临城下,粮仓空虚,民心涣散。恳请大王决断!"

  姜伯芳摸着剑柄沉吟:"周军主将是谁?"回答说是虢公统领中军。

  姜伯芳忽然笑道:"虢公来了还不快迎接?"

  大夫一愣,强压着震惊说:"微臣愚钝,不知陛下与虢公早有约定。"

  姜伯芳甩袖起身:"寡人与虢公在伊阙立下盟约,只要开城投降就保全宗庙。你速派使者持白旗连夜去周营,明日清晨打开城门。"

  大夫叩头苦谏:"虢公狡诈多端,年初我就在渑池听说他为了变法,把为国劳累百年的公孙氏尹氏族灭,现在轻信他的承诺,恐怕要重蹈覆辙啊!"

  姜伯芳勃然大怒,拍案喝道:"你想学戎黎造反吗?"

  大夫额头磕得鲜血直流:"臣记得《周书》上说'倚仗仁德才能昌盛,依靠暴力终将灭亡'。虢公仗着兵强马壮胁迫弱主,居心叵测。当年骊山..."

  话没说完,姜伯芳甩袖怒斥:"你懂什么国家大计!"

  随即命令宦官颁发兵符,开武库准备投降仪式。

  大夫见无果,便走出宫门,仰天长叹。

  ……

  徐泽坐在中军大帐里,手里攥着刚送来的密报。

  “戎黎居然死了!”

  他不禁有些惊讶。

  帐外传来士兵们整备武器的金属碰撞声,战前的紧张气氛在暮色中蔓延。

  突然帐帘被掀开,亲兵快步禀报:"虢公,宜阳城派来使者,说有要事商议!"

  徐泽眼中精光一闪,摸着胡子笑道:"果然来了。"

  随手把密报扔在案上:"带进来。"

  片刻后,一个穿着褐色布衣的中年人佝偻着腰进来,脸色像枯树皮般憔悴,扑通跪下:"我奉宜阳大夫之命,前来商量...投降的事。"

  徐泽缓缓起身,像鹰隼盯猎物般绕着使者转了两圈,才开口道:"你们终于想通了?"

  使者额头贴着地面,声音发颤:"虢公用兵如神,我们城里粮食吃光,百姓天天哭骂,士兵连兵器都拿不稳了。大夫不忍心看全城人送死,愿意献城投降。"

  徐泽点点头,手指敲得桌案咚咚响:"既然识时务,就按我的规矩办:全城缴械,城门换旗。"

  使者脸色发白,重重磕头:"遵命。"

  徐泽一甩袖子让他退下。

  使者退出时脚步拖沓,仿佛背上压着千斤重担。

  徐泽回到案前看着地图,突然抚剑大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古人诚不欺我!"

  说着,他嘀咕道:“不对啊!我才是古人来着!”

  帐外天色已暗,营火点点。

  远处宜阳城墙上巡逻的火把忽明忽暗,像无数双鬼眼在眨动。

  三更时分,使者举着白旗带人再来:"大夫全答应了,请虢公进城。"

  徐泽披甲传令:"全军集合!"

  士兵们瞬间列队,长矛如密林般竖起。

  到了城下,宜阳大夫带着文武官员像待宰的鹅群般呆立着。

  大夫上前跪捧官印:"谨献城池。"

  徐泽下马虚扶一把:"你这个决定,救了上万条性命。往后用心办事,富贵少不了你的。"

  随即喝令:"进城!"

  铁骑排着队入城时,百姓们躲在门缝后偷看,有人发抖有人抹泪。

  徐泽骑在马上吩咐左右:"敢抢百姓一粒米的砍头!开粮仓,先给饿得皮包骨的发粮。"幕僚们领命飞奔而去

  大夫跟了上来:“虢公,大王已经在殿里备了点心,等你赴会!”

  徐泽眯着眼睛:“他为什么不出来?”

  大夫讪笑:“大王身体抱恙,寒风刺骨,不便出门!”

  徐泽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他整理了一下甲胄,随后在亲兵的簇拥下,迈步向王宫大殿走去。

  大殿前,禁卫军肃立两旁,徐泽抬头望了一眼那高耸的殿门,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缓步踏入殿内,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

  殿内灯火通明,姜伯芳端坐在王座之上,神情复杂。

  他身旁站着几名宦官和侍卫,皆低眉顺眼,不敢抬头。

  徐泽走上前,直接开口:“谁也没想到,那戎黎会将你掳去,我和你的臣子都十分担心你的安危,索幸这场闹剧终于结束了!”

  姜伯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抬手示意:“虢公不必多礼,请坐。”

  徐泽点了点头,与姜伯芳对席而坐。

  宜阳毕竟是小城,最大的建筑便是大夫衙署。

  可容不下太多人。

  姜伯芳忍不住问道:“不知之前我和您说的话,还算数?现在戎黎已死……”

  徐泽皱眉:“如今战事未定,陆浑戎依旧虎视眈眈,还需禀告天子圣裁……”

  姜伯芳心急:“可是,我连王城都让你们拿下,这还显不出我的诚意吗?难不成,您不想遵守诺言,决定灭我国家?”

  徐泽暗道麻烦,这姜伯芳说是成熟,但是里子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说话也太急切了。

  徐泽闻言,眉头微皱,随即展颜一笑,带着几分安抚的意味:“你何出此言?我身为周室左监,贵为公爵,一言九鼎,岂会言而无信?你多虑了。”

  他顿了顿:“君献城归顺,乃是明智之举,天下人皆看在眼里。我周室向来以仁义治国,岂会背信弃义,灭人宗庙?大王尽管放心,待战事平定,我必如实禀告天子,为君请功,保你宗庙不失,富贵长存。”

  姜伯芳听了这番话,脸色稍缓,但眼中仍带着几分疑虑,低声问道:“虢公此言当真?寡人……寡人只是担心,周室势大,我国弱小,恐怕难以自保。”

  徐泽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大王不必忧心。周室以德服人,以信立国。大王既然已归顺,便是周室的臣子,我周室自当以礼相待,绝不会亏待于你。”

  他说到这里,站起身来,走到姜伯芳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君年纪尚轻,却已能明辨是非,做出如此明智之举,实属难得。待日后天下平定,君必能成为一方贤主,享尽荣华富贵。”

  姜伯芳被徐泽这一番话说得心中稍安,脸上的紧张之色也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低声说道:“虢公如此说,寡人便放心了。只望虢公言而有信,保我宗庙不灭。”

  徐泽郑重地点了点头:“君放心,我以周室左监之职担保,必不负君所托。”

  他说完,转身走回自己的席位,端起案上的酒杯,举杯说道:“来,为我们的盟约,共饮此杯!”

  姜伯芳见状,连忙端起酒杯,与徐泽对饮。

  酒入喉中,他心中的疑虑似乎也随着这杯酒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安心。

  徐泽放下酒杯,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朗声说道:“今日君归顺,乃是天下大幸。待战事平定,我必禀告天子,为君请功。诸位臣工也当尽心辅佐,共襄盛举!”

  殿内众人闻言,纷纷躬身应诺,气氛一时融洽了许多。

  徐泽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转头对姜伯芳说道:“今日时辰已晚,不如早些歇息。明日还有许多事务需我亲自处理。”

  姜伯芳点了点头,起身说道:“虢公所言极是,明日再与虢公商议后续事宜。”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