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的飞机,从天空蒙蒙亮开始就飞到了德军上空,重炮也依然在继续轰炸德军已经占领的新阵地,只是烈度有所下降。
寒风落雪里,德国士兵们百无聊赖瓜分着法国人留下来的罐头,胜利过后,缴获丰厚,可是德国人的内心依然感到胜利遥遥无期。
浮士德又在心中发出一声感叹,就是眼前这些士气低落的德国士兵,在去年的索姆河战役牢牢守住阵地,一天时间里杀死六万英国人。
大家都还记得,协约国组织了将近三百万人的一线野战部队发起攻击。
那大概是人类几千年、上万年战争史上,至今为止最浩大的一场人海冲锋。
协约国的大炮和弹幕铺天盖地,掩护步兵推进,步兵排成横排冲锋,废弃的弹壳可以垒成巍峨山岳,秋天里死去的人则能把这山岳全部淹没。
英法联军的进攻战术太呆板了,德国人只要在战壕里架起机枪扫射,一挺重机枪就能杀死几十人、上百人,由于杀人太多,德军的重机枪手甚至心理崩溃,向英军哭喊恳求他们不要再上来送死。
浮士德跟着佐尔格下士,走进了巴伐利亚第十六预备步兵团的堑壕里,位于阵地最前沿的那道壕沟深达两米,工事也修得十分严密和坚固,应该说,德军士兵即便在士气极度低落的时候,他们也还是遵照规章制度做完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士兵们在一场大胜过后,多数人依旧面无表情。
佐尔格下士有些难过:“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斯巴达克书信》上说,全世界最没价值的事情,就是让工人的儿子走一千里,来杀掉一个农民的儿子……”
《斯巴达克书信》。
佐尔格下士提到的这本书,又唤醒浮士德不少记忆。
《斯巴达克书信》是德国最大政党社会民主党中左派分子的舆论阵地。
德国社民党的历史充满荣光,它由马克思亲手缔造,欧战爆发前就成了全世界第一大的社会主义政党,在德国国会内也是第一大党,还控制着庞大的地下工会,并资助着包括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内的众多左翼组织。
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个名义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社民党,却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的推动之下,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支持德国参与这场不义的战争。
德国社民党旋即发生内部分裂,占多数的中派分子和右派分子支持战争,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反对战争。
这些激进的反战左派,就被德国人称之为“斯巴达克派”。
去年的五一节,斯巴达克派在柏林暗中策划了一场反战游行,结果是游行被帝国强力镇压,斯巴达克派的的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也被捕入狱。
帝国政府担心影响民心、士气,所以除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外,没有再继续搜捕其余斯巴达克派分子。
剩下的斯巴达克派分子,就办了这份《斯巴达克书信》报刊,随着德军士气愈发低沉,这份原来无人问津的小报,也开始在德军内部广为传播了起来。
浮士德漫不经心的问佐尔格下士:“《斯巴达克书信》?有点意思,下士,你有这书的话,可以借我看看。”
佐尔格下士回答:“当然没问题,送给您都可以。”
《斯巴达克书信》的受众,大概就是德军内部有可能倾向革命的人。
浮士德想到,他一个人的神勇是无法改变德国整体的失败,如果德国终将战败,那掌握住一群可能支持革命的德军士兵,就可能在战败的废墟上掌握先手优势。
德国人在永远神经绷紧的战争里,只剩下一脸麻木。
哪怕有人双手被冻得全是黑紫的血疮,哪怕有人的棉服里不时钻出跳蚤、臭虫和老鼠,他们也不为所动,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这样一支军队,不可能打赢一场世界大战的。
浮士德的脑海中骤然浮现两幕场景,都来自他自己的记忆:
第一幕场景,是战争爆发前慕尼黑的五一节游行,玛利亚广场前红旗招展、遮天蔽日,情绪激动的工人群众涌上街头,为自己的面包而战,浮士德也在其中,他跟在一个着长裙、黑色卷发的女人身后,也高举一面红旗大步前进。
第二幕场景,是战争爆发时,所有人都离开大学的教室、中学的课堂和车间的工作台,少女们向参军的男人成片投掷鲜花,玫瑰和鲜血的气氛令人沉醉,军列驶过之处,欢声笑语,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历史当真吊诡。
佐尔格下士带着浮士德,检查了一番十六团目前的状况,然后他们便一同向隆美尔做报告,由隆美尔来亲自撰写这一系列战斗的具体作战报告。
隆美尔还是有些头疼,作战报告到底怎么写?
总不能真写浮士德随手乱杀数百法国兵吧,可较真的隆美尔又觉得不该掩盖浮士德哪怕一丝一毫的战功。
浮士德见状,自己说道:“法国士兵虽说十分勇敢,指挥官的部署也可说是打在我们防线的弱点上,唯独军官、士官的战术素养太差,对于步兵进攻时的梯次配置、火力分配毫无讲究,密集冲锋只比索姆河战役时英军的人墙推进稍好一些。”
浮士德笑着对隆美尔说:“这是法军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上级也不会相信谁能依靠单打独斗打败法国人,真要写出那种幻想报告,肯定会闹出更多乱子,完全没有必要。”
隆美尔有些心领神会:“我们需要写一份详细可靠的作战报告,大家都要清楚,我军的战果审查向来严格,不能掺水,不能说谎,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浮士德挺直腰部说:“第七连的人向来诚实,不会犯傻。”
浮士德和隆美尔就这样达成默契,隆美尔负责来写一份更加“合理”的作战报告,将浮士德的功劳分摊一部分到整支部队上,但隆美尔也坚持,还是要给浮士德留下足够显赫的“合理化”功劳。
隆美尔又询问小胡子:“坦克的残骸都还在吗?”
希特勒说:“法军撤退以后,残骸一直留在我们的阵地前,我们还派着人守在坦克那里。”
隆美尔说:“立刻去拍照,先把坦克的残骸拍下来,然后再拍我们缴获的大炮,还有法军尸体,整理一下,我马上就向上级汇报咱们的战果。”
浮士德又微笑起来:“看来,我们的第七连要成为英雄部队了,连长应该会高升吧。”
隆美尔锤了浮士德胸口一拳,锤下去的瞬间他又有些后悔,他摸不清楚浮士德的力量到底多大,还怀疑已经见到的许多画面是自己的幻觉。
隆美尔神情严肃:“浮士德,你才是英雄,德国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的英雄,提振全军士气。”
最后,第七连和十六步兵团交换了一些礼物以后,隆美尔就带着撤回原防,新占领的法军阵地,也交给了十六步兵团。
返回原防的路上,隆美尔看到了被浮士德“手撕”的三辆圣沙蒙坦克,黑黝黝的残骸上还闪烁着金属光泽。
隆美尔倒吸一口凉气,他拉起浮士德的手,再度郑重其事说:“我们一定得让总参谋部知道你的厉害。”
浮士德摸摸自己的眼罩,有点尴尬:“要让总参谋部相信才行。”
隆美尔自有主张:“只要作战报告足够合理,总参谋部肯定会相信。”
浮士德并不拒绝成为战争英雄,这可以扩大他在军队里的影响力,为战后的革命做准备,只要别弄得太过分就行,如果事情闹大起来,自己可不想被德军抓去做人体实验。
但愿事态的发展,是会有利于浮士德和他的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