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分配土地

第004章 分配土地

  宋朴,字清风,是不其县的一名普通差役。

  每天在县衙忙碌,维持着地方秩序,日子过得充实单调。

  四年前,他就认识了代理县令叶枫。

  那时,他还是一名落魄流民,却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身材高大白皙,精神饱满。

  即便身处困境,却难掩眼中的睿智与坚毅,犹如泰山崩而临危不乱,胸中乾坤可纳四海。

  只是,他的头发太短,看起来过于异类,被其它乡亲称作髡发。

  面对这些人的指指点点,县令童恢却不在意,主动找到叶枫攀谈。

  两人聊了三刻钟,童县令就感觉非常满意,任命他为计吏,协助户曹登记造册两万多户流民。

  在县差宋朴看来,叶枫就是一个什么都懂点儿的全才。

  比如,利用过滤法提纯精盐,发明长柄大镰刀提高小麦10倍收割效率,深挖地下窖穴改进仓储技术,改进石磨材料提高出粉率,改善面罗材料提高面粉品质,用果皮制作酵粉松软馒头,改直犁为曲辕犁提高耕地效率,修改耧车(联合播种机)调节装置满足不同作物种植需求,发明筒车便于在丘陵地带开垦土地,改善打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推广冬小麦夏大豆(或粟米)的轮作方法继续提高粮食产量,这些方法都是他在观察总结后提出来的。

  当然,乡邻们对他提出的建议总是持有怀疑态度,这就不得不让他向童县令申请一笔经费和一些农田,雇佣了一些木匠和农人搞起了标准试验田。

  随着试验田的粮食产量在这四年里稳步提升,不管是流民还是村民在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影响下逐渐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些种植方法也就陆续推广开,他的影响力也仅次于县令童恢。

  然而,他在闲暇时总是吹牛说要改变这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道,要让每家每户都能吃饱穿暖,都能免费上学,都能免费看病,就让一大群破落户跟随他搞赚钱项目。

  比如,开设最低成本的造纸作坊,开设造车作坊,开设面粉磨坊,开设制盐作坊,建立笼式养鸡场,建立煽猪饲养场,开办医馆教授数学,让他们都能跟着出力赚钱,跟着增长学问。

  但是,他的做法却是破坏了不其县国的地方经济结构。

  这些工坊项目都在跟地方豪强们抢人口,抢夺耕种农田的劳动力,抢夺文化知识教育的垄断权,必然遭到他们的普遍嫉恨。

  况且,这些地方豪强更是非常眼红这些生意,想要采用不出钱的方式,巧取豪夺这些工坊产业,直接激发了他们的普遍反抗。

  最终,县城被占领。

  房氏、王氏、伏氏豪强在县城里的所有财产被全部没收。

  在城外的坞堡也不知道被哪里冒出来的两千多名兵丁给攻破。

  人口、粮食、田产、房屋、作坊、牲畜、农具、金银财宝等全被没收。

  整个家族更是被连根拔起,非常凄惨。

  不过,宋朴倒是没有任何同情这些人的想法。

  因为,他的家人也获得了无偿分田和有偿做工的福利,先解决自己家的温饱问题再说其他,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就在三大家族被押送到菜市口公审的时候,城外的土地分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宋朴和他的家人以及邻居亲朋都来到了城郊,看到工作队的户曹拿着一份地图,对照着河流走向和道路走向在绢布上涂涂画画。

  随后,他就让工作人员拿着标有刻度的粗长麻绳、步弓、简易罗盘、铁锤、木板、毛笔开始划分农田。

  工作人员站在道路的起始点,直接用铁锤砸下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农田编号。

  然后,他将步弓一端固定在起始点,把绳索拉直,从起始点沿着土地边界方向一直走下去,直到走出了60步的粗长麻绳距离才算结束。

  最后,另一个工作人员以垂直方向继续走出了40步的粗长麻绳距离,再次抡起铁锤砸下一块木板,这片区域就是10大亩农田的标准面积(2400步)

  如此三块农田,就是五口之家的耕种面积。

  宋朴看到自己家人居然分到了30大亩的农田,感到特别惊讶!

  他完全想不到,叶枫领导的工作队竟然采取了一种新的度量衡,新的一尺长度大于等于旧的一尺长度的1.44倍。

  这样算来,原来五口之家耕种100小亩的农田换算成新的度量衡,也就是29.34大亩,说明自己还多赚了0.66大亩农田,全年下来就可以多收一石半的粮食。

  不过,当他听到工作组准备招募流民耕种城外发着彩光的农田,感觉自家分到手里的土地瞬间不香了。

  因为,户曹拿着喇叭站在一块高地上大声喊道。

  “乡亲们,你们看到那些发光的农田吗?”

  “叶县令向太一神祈福,获得了15万大亩土地的神赐,这些农田不长杂草,不生害虫,水源充足,只要准时准点施肥,平均每30大亩每季可以收获宿麦(冬小麦)250大石(折合7800市斤),可以收获菽(黄豆)200大石(折合6000市斤),总计450大石。”

  “按照四六分账的原则,你们每户家庭每年可以获得180大石粮食的工资。”

  “除此之外,你们的孩子可以获得免费教育的机会,中午免费管饭一顿,购买食盐、面粉、咸鱼、剪刀、刀具、缝纫工具、简易五金工具、纸张、陶瓷器皿都可以享受七折优惠。”

  “这样说吧,仅有5000户可以分到这些农田,数量有限,优先考虑城外流民群体......”

  宋朴听到这里,就在内心快速计算各种数据。

  “五口之家耕种100小亩农田,每年可以收获100大石-150大石粮食。”

  “按照五口之家每年90大石粮食的消耗量,每年仅剩10大石-60大石。”

  “即便叶县令宣布不收取任何税费,参加徭役会获得工钱或粮食,他们每家每年还需要拿出3大石-5大石粮食用来支撑村里的行政教育开支。”

  “如果他们分得会发光的农田,不仅有180石保底口粮,还有各种福利待遇,是个聪明人都会做出正确选择。”

  于是,他就看到了分到县城周围农田的居民都纷纷要求耕种那些会发光的土地。

  只是,户曹表示,那些会发光的农田大多分布在淮涉河以北和白沙河以南的偏远地区,县城周边约112.62万小亩的肥沃农田根本就没有必要获得太一神的赐福。

  除非,他们愿意放弃居住在县城的优渥生活条件,决定拖家带口到偏远地区从零开始重新打拼。

  况且,县城城墙正在加厚扩建,县城城楼周围还密密麻麻摆设了12座重型箭塔,防御力直接拉满,治安问题基本没有。

  如果让他们反复考虑,应该能够做出抉择。

  当众人听说这些话语,顿时陷入了沉默状态。

  最终,城内3000多户居民决定在周围耕种农田,仅有少量居民从事手工行业和商业。

  城外21172户流民要么决定迁往偏远地区进行耕种,要么决定参加民屯,要么决定前往沿海滩涂地区的工坊从事手工行业或捕鱼业。

  总之,随着新式农具的生产和推广,不其县国的失业率基本下降到了半成以下,算是达到了县内大治的考核标准。

  只是,作为一名反贼,这样的成就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他县城的地方豪强看到邻县的亲朋好友被强制分田后,深感兔死狐悲,催促官兵前去剿灭叛贼也是他们的必然诉求。

  那么,留给叶枫的造反时间是否充裕呢?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