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狐假虎威

第三十四章 狐假虎威

  晋永嘉二年,汉元熙四年(308年)

  四月

  汲郡

  “报——!共县有敌军来犯,似是反贼王弥部曲!”斥候奔进太守府,呈给和郁共县的军报。

  和郁看都不看就将信札扔到一边,扭头埋怨主簿张仓:“张主簿,看你们几个干的好事!自打上次在邺城被石勒骗后,现在下面的县只要遇着歹人便说王弥!本将军这几个月来已经接了四五篇这种军报了!”

  “将军,是否先让卑职过目一下军报?”张仓小心地询问,“若真是王弥,咱可就真有麻烦了。”

  “多虑了。”和郁悠悠地品茶,“王弥早就渡过黄河北上至平阳了,怎么会再来汲郡。何况东海王早就派田甄在白陉守着了,不可能不来报告。告诉共县县令,去附近坞堡调些乡兵协助守备就好。”

  此时的共县外,石勒领着众人从城外经过,队伍离城墙有两三里远。数日前王弥命他为前锋,率部先行攻克郡所汲县。碍于自己手上没人,他只能听从那块“节制诸胡”的牌子。

  他命桃豹率骑兵在前开路,自己和郭敬带着乞活军和乡兵在两翼保护随行的百姓,辎重车沿着靠城墙的一侧行驶,斥候往来穿梭、不断汇报附近的情况。全军上下刀出鞘、士披甲,俨然一副备战的姿态。有了在邺城下交手的经验,石勒不敢对汲郡的军队掉以轻心,何况是在别人的地界上行走。

  直到大军过了共县,依旧无事发生。

  “呵呵,晋廷的地方官也忒懈怠了。竟然不派斥候探查周围情况。”石勒不由暗笑,自己还真是走运。

  翌日,队伍抵达修武。石勒从城郊经过,依然无人阻拦。

  “怪哉,斥候的速度如此缓慢吗?我们至今都没遇到一支朝廷军。”石勒有些诧异。

  第三日,队伍来到清水岸边。谨慎起见,石勒命辎重车沿着河岸围成半圆形,步卒全部在车后守备,直到浮桥搭建好才作罢。

  “匐勒,让大家歇息一会儿吧。”桃豹终于开口,“咱警惕这么多天了,一个敌军都没见着。何苦这么折磨将士们呢?”

  石勒默然,他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难道自己折腾了半天,都是在和空气斗智斗勇?

  第四日,队伍进入获嘉。石勒大胆起来,直接在护城河外行走。他眺望的获嘉城墙,乌泱泱的人群簇拥着数个外披铠甲、身着官服的儒生,想来是该县的县令和县丞。他们躲在城墙上,看着这一万多人的庞大队伍擦着县城而过,似乎在目送他们离开。

  “奇怪,汲郡太守换人了?咱都走三四天了,也没见有军队拦截。”眼瞅就快到汲县,石勒彻底困惑了,在邺城时他便领教了汲郡军队不俗的战斗力,此刻从别人的地界过,自然更是小心。

  本以为沿途少不了几场恶战,结果......

  石勒取出一片随身携带的木牍,匆匆写下一行字后交给斥候:“告诉王弥,路上没有兵士把守,他可以放心进军。”

  盯着麻纸上“我部畅通无阻”六个大字,王弥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将军报撕成碎片,冲部将曹嶷大吼:“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妙计?石勒都快跑到汲县城下了,沿途却无人阻拦!”

  “大将军息怒,末将也没想到这些县令会如此行事。”曹嶷慌忙跪下请罪,“纵使他们不拦着,等石勒到汲县城下,太守和郁不可能不领兵出战。”

  “和郁和他主子司马越一样,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酒囊饭袋,哪顶得住石勒?”王弥很不屑。

  “大将军,末将愿领五千人马至石勒麾下。名为相助,却趁双方鏖战之际袭杀石勒。”曹嶷请示。

  “可以,但若计划失败,不要与他纠缠,速速与我会合。”王弥点头,虽然他想在杀死石勒这件事上占些名义,但若借刀杀人不起作用,那他就亲自带兵灭了那个羯奴。几万条人命嘛,他手上不差这点血债。

  石勒默不作声地盯着曹嶷,这个人他有印象,正史里奉王弥之命攻克青州,是他麾下的大将。他说是奉王弥将令来支援自己,石勒却不大相信:王弥这么爱惜羽毛的一个人,会把手上三分之一的兵力调给外人随意处置?

  “曹将军,您也看到了,我的部下俱是些不善战阵的流民百姓,没见过这般大阵仗。此番攻城,希望您率兵在前,也好鼓舞士气。”

  “将军,既然是新兵,那更应该派到沙场上磨砺。”曹嶷的回答如石勒预料一样,“攻城器械末将也一并带来了,明日就由末将在后督战罢。”他见石勒眼中仍闪烁着犹疑,顿了顿:“这也是大将军的意思。”

  看在王弥的份上,石勒无法拒绝。和王弥待了这么久,他很清楚此般部署定然有诈,但自己却不知道对方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管怎么说,明日攻城尽可能不让曹嶷插手最好。

  待曹嶷走后,他唤来桃豹:“还记得咱第一次打邺城时是怎么做的吗?”

  “当然记得。”

  “好,那你去准备一下,王阳的任务由你来担。”他又向桃豹吩咐一二。

  翌日,石勒在汲县外摆开阵势。“擂鼓!”密集地鼓点响起,后阵的人们开始摇旗呐喊。

  “祸事了,这下王弥真的来了。”太守府中,和郁大惊失色。他匆匆下令:“张仓,你们几个赶紧组织城中男丁上城守卫。我先去城上看看情况”随即奔出太守府绝尘而去,留下众官员乱成一团。

  听闻“王弥”二字,张仓早已面如土色。他勉强扶住木柱,与太守府都尉范水等人对视一眼,随即吩咐左右:“你们赶快回府,收拾些金银细软,去东门......”

  与此同时,包括范水在内,上至诸曹掾史、下至文学掾,除了几个寒门出身的门下记事,所有官员都在嘱咐随身的仆役回府、收拾家当做好逃跑准备。他们大多是汲郡的大族,晓得一旦城破,王弥第一批杀的便是他们。

  奏报传阅到张仓手上,他堪堪冷静下来,仔细看去,“石勒”二字映入眼帘。

  他侧身小声询问其他同僚:“那个石勒,是年初攻克邺城的那个么?”

  得到肯定回复后,他止住准备回府的几人:“不去东门了,你们就令府上家丁集结,随我一起上城。”

  “张主簿这是何意?”范水不解。

  张仓召集众人靠拢,耳语片刻,众人恍然,点头称是。

  当和郁慌慌张张地奔上城楼时,他看到的是一副可怖的景象,城下杂旗纷飞、金鼓大噪。数不清的士兵手持环首刀或长矛,默然立在护城河外,近千名骑兵披甲持槊,一片亮银中簇拥着一杆“安东大将军勒”的军旗。阵后,遍野的士兵护卫着一辆辆木车,上面盖着篷布,看不清到底是什么武器,但“征东大将军弥”的字样分明可见。

  “我乃汉安东大将军石勒,有话对和使君说!”石勒抬头望向城墙,分明看见晋兵脸上的恐惧,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望见一个长者模样的官员出现在城楼上,料定是和郁:“和使君,别来无恙?”

  “石勒...你找本府......有何事要说。”和郁的声音中带着颤抖。

  石勒不紧不慢:“您也看到了,我身后除了我的队伍外,还有部分是王弥的前锋。他们带了攻城的器械,只待王将军赶来,便即可开始攻城。”

  城上开始骚动,未知往往是恐惧的最大来源。篷布下盖着什么?有人认为是投石车,有人觉得是弩车,但总归以王弥的风格、必然是杀人利器。

  “您也知道,王弥从青州到并州,一路走一路杀。我石勒不一样,我收留了两支乞活军、收编了坞堡、接纳了乌桓人。”石勒继续,“和使君,咱在邺城下见过,起了些摩擦,但也算老交情了,我不忍对您和汲郡百姓下手。您现在有两个选择:打开城门向我投降,我保您和汲郡百姓不死!或者坚持抵抗,那就只能让王弥来了。”

  和郁忽听身后传来杂碎的脚步声,是张仓等太守府官员带着各自的家丁奔上城墙。这些人武器不算精良,人数也只有几百人。但眼见城楼忽然拥挤,和郁有了些许死守的底气:至少这说明,城内的大户还都愿意站在自己这边。

  “张主簿,劳烦你即刻下令,将......”和郁转身正欲说什么,却见张仓怔怔地看着敌军的军阵军容。看见石勒大旗的那一刻,他紧绷地神情忽然放松下来,嘴中说出让和郁瞠目结舌的话。

  “将军,咱不如降了吧,石勒说得也是实话。”   

  和郁大惊:“那怎么能行!我身为朝廷命官、丞相心腹,若举城投降,便是愧对朝廷、愧对丞相!”

  “广平太守困守广平时朝廷去哪儿了?冀州刺史战死邺城时朝廷去哪儿了?”张仓愤愤道,“现在这个世道,活着就行,还管什么朝廷!”

  “所以,你就要把我卖了,把汲县卖了,把百姓们卖了,就为了在羯奴前面谋得一个好价钱?”和郁咬牙切齿,“为了自己宗族的利益陷社稷于险境、弃苍生于不顾。朝廷真是白给了你们官爵名誉!”

  张仓拔出刀,抵在和郁脖颈上:“若不把宗族存亡放在首位,我族早就亡了!他死不死谁儿子?他们可以留下,也可以南下加入流民的队伍。与我们有何干系!”

  与此同时,范水大喝一声,一众家丁迅速上前,控制住城楼上的晋兵。

  他冲石勒大喊:“大将军,我等愿降!”

  在军队的末尾,曹嶷惊讶地发现汲县莫名换上石勒的旗号。自知计划失败,他慌忙修书与王弥,喊他过来支援。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