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暖墙暖炕的推广工作,叶枫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砖瓦制作和燃料供应问题。
整个洛阳城至少需要修建10多万户农民的房屋、8000户小商贩和手工业者的房屋、还有1万多户洛阳城内市民的房屋。
如果按照四间大瓦房计算,需要消耗3.66亿块青砖、17.16亿片青瓦,需要开建1200座砖瓦窑才能在三个月内完成建造工作。
这是按照每座砖瓦窑单次生产20万块青砖、60万片青瓦进行计算的结果。
如果算上备料、烧制、冷却,每次烧制至少一个月。
即便是在三个月内烧制完成,冬天都已经到来,某些搬迁出来的底层民众根本来不及修建房屋。
因此,整个新洛阳城的建造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需要涉及建筑结构、窑口效率及施工协调等诸多事项。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冬小麦播种和烧窑的燃料供应等问题。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绝对不能耽误,有了钢制农具,耕种效率更加快捷。
每烧制1万块青砖需要消耗1.2-1.8吨煤炭,需要消耗4-6吨木材。
每烧制1万片青瓦需要消耗0.6-1吨煤炭,需要消耗2-3.5吨木材。
烧制3.66亿块青砖需要消耗5.49万吨煤炭,需要消耗18.3万吨木材。
烧制17.16亿片青瓦需要消耗13.73万吨煤炭,需要消耗48.05万吨木材。
况且,传统窑炉热效率较低(约30%~50%),需要额外增加20%燃料以覆盖损耗。
这样算来,建造新洛阳城的民居至少需要消耗23.06万吨煤炭或79.62万吨木材,以东汉时期的生产效率,根本完不成这项工作。
有这些煤炭,还不如多冶炼2.5万-5.1万吨生铁,给更多农民送去铁制农具。
根据少府提供的有效数据,全国拥有6个特大官营冶铁作坊,每座高炉日产生铁1吨,有82个中型官营冶铁作坊,每座高炉日产生铁0.524吨,全国全年生铁产量达17885吨。
当然,全国各地还有一些小型私营冶铁作坊,并没有被列入统计范畴。
这些生铁需经退火、炒钢等二次加工成可锻铸铁或钢,过程中存在约20%-30%损耗,全年生铁产量1.79万吨,实际可用钢铁仅约1.3-1.4万吨。
大汉与羌族、匈奴、鲜卑频繁开战,兵器、甲胄消耗巨大,一件铁札甲需10-20公斤生铁,这些高炉的年产量根本不够长期战时消耗。
另外,这些生铁还要用于全国工程项目建设,需要铸造大型器件,用于农具的数量不到三成。
况且,这些农具几乎全部采用范铸模式,铸铁的硬度较高,耐磨却也非常脆弱,无法抵挡激烈的物理碰撞,农具遇到撞击硬物或不慎跌落,掉到地上都会碎裂,质量非常差劲。
所以,青州出产的钢制农具因价格低廉、耕地效率更高而深受底层民众的喜爱。
只是,全国人口大约有5000万左右,按照每户5公斤计算,至少需要5万吨钢铁,需要消耗15万-25万吨煤炭,需要消耗250万吨-750万吨木材。
因此,如果能够一次性开采出23.06万吨露天煤炭,用来冶炼生铁的性价比更高。
这样看来,建造房屋使用青砖青瓦并不合适,备选方案只能是夯土茅草或泥砖房屋。
当然,这种房屋在东汉时期比较常见,搬迁的民众也能接受。
可以说,现在的新洛阳城就是一个大工地,三十多万青壮劳力正日夜赶工搭建家园。
以夯土茅屋为例,建造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是制泥砖,他们会挑选河岸或田埂旁的粘性黄土,避开砂质土壤,用木耙筛去碎石、草根后,将土堆成圆丘状,中间挖出凹槽备用,麦秸需提前用石磙碾压松散,再切成三寸长的短段,太长易结团,太短则难起拉结作用。
向土堆凹槽中注入井水,水量以握泥成团,落地散花”准,两名壮汉各执木锨对向翻搅,直至泥浆泛出油亮光泽,此时撒入麦秸,赤脚反复踩踏半日,使纤维与泥浆完全交融。
模具多用松木板钉成(长一尺、宽半尺、厚三寸),内壁抹一层草木灰防粘连,填泥时先摔打泥团入模,再用弧形木拍三压三提,先压四角,再压边沿,最后拍平表面,脱模时翻转木框,以木槌轻敲背面,砖坯便完整滑落。
砖坯需置于芦苇席上阴干两日,待表面泛白后再移至烈日下暴晒,为防止暴雨冲毁,他们会用竹竿搭起人字棚,晴天掀开苇帘通风,雨天迅速遮盖,每过两个时辰翻动一次砖坯,七日过后,敲击砖体发出噔噔脆响,即可收堆备用。
第二是筑基砌墙,选址多在坡地南侧,避开低洼积水处,以麻绳拉出屋基轮廓,用耒耜挖掘深二尺、宽一尺的基槽,底层先铺鹅卵石,再倒入拌有碎陶片的灰土,由四人抬着百斤石夯,喊着号子层层夯实。
基础墙比主墙宽出半砖,用石灰混合糯米浆勾缝,砌墙时必遵循三层一丁法,每砌三块顺砖,便加一块丁砖锁住内外墙皮,墙角处斜插竹签作墙筋,每砌五层砖便横铺一排芦苇杆防沉降开裂。
门洞宽三尺,窗洞一尺八寸,上架担山木,选碗口粗的榆木,两端砍出榫头卡入墙内,穷苦人家则用叠涩法,将泥砖逐层外挑,如鱼鳞般堆出拱形。
第三是架屋顶,主梁选用带自然弧度的杉木,两端凿卯眼卡入山墙,椽子取三年生毛竹,用火烘烤定型后,间距八寸排布,最讲究的是七分水坡度,屋顶高与进深呈7:10,既利排水又防风掀。
选三年陈茅草,浸桐油防虫蛀,从屋檐起铺,每束草根部朝上,用竹篾绑在椽子上,铺完一层后,持长木叉将草杆拍打蓬松,再铺上层草束盖住下层绑绳,如此叠压七层,厚达一尺,屋脊处交叉苫草,形如雁翅,最后压一排青石板防风。
第四是收尾整修,用细筛黄土加麦糠调成膏灰,拿木抹子分三次上墙,首层填坑,二层找平,三层收光,地面先夯入碎瓷片防鼠,再铺三合土(石灰、黏土、细砂),泼糯米汤反复捶打出浆。
门扇用杉木拼板,以五横三竖式穿带加固,窗棂格纹取龟背锦或步步锦,穷户则钉竹篾编网,富家常在门楣刻五谷丰登字样,窗沿描朱红云纹。
上梁时抛洒铜钱麦粒,屋成后杀鸡祭土地神,主妇用艾草烟熏房梁驱邪,最后在堂屋埋入盛粟米的陶瓮,寓意仓廪充实。
随着炊烟从新苫的茅草顶升起,这些浸润着汗水的土屋,终于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