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打通丝路

第20章 打通丝路

  天圣六年,党项人攻破甘州回鹘。

  数万黄头回纥不得不南下越过祁连山,自此青海湖以西,柴达木西陲腹地大片的尕斯草原,便成为回纥人的主要牧区。

  茫崖(尕斯草原)之上,烟尘滚滚,两军对垒。

  “卢”字大旗迎风飘扬,杨志、周通率领着三万汉蕃联军,长枪如林,气势如虹。

  对面则是一支万人的回纥骑兵,黄头回纥的大首领合剌面色凝重,望着对面旌旗蔽空,马蹄如雷的浩荡大军,黄豆大小的汗珠从额头上悄然滑落。

  当真是邪了门,宋人最多也就在青海湖以东活动…怎么会突然杀到这里?偏偏还有这么多吐蕃骑兵死心塌地,供其驱使。

  原来卢俊义为了筹措军费,便打着“大宋陇右都护府”的旗号,率领吸纳了蕃骑的卢家军跨过青海湖,不断向西开拓,征服游牧各部,掠其人口财富。

  散居海西的吐蕃诸部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余帐,如何是这些同族铁骑的对手?很快就便被一个接一个的吞灭…

  卢俊义将战败的海西吐蕃全部迁到克里木河的中下游,圈定草场,合为“海西”一旗,鲁智深免除湟州邈川旗旗主身份(该旗由“轰天雷”凌振为旗主),改任海西旗旗主。

  海西吐蕃人登记造册、改部为旗后,也逐渐融入了卢俊义温暖的“伐木累”——卢家军当中。

  与此同时,汉军在吐谷浑旧都—伏俟城、都兰、克里木河流域等盆地的东、中部地区重建堡垒据点,于海西境内逐步渗透…此刻对回纥人的牧地已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这才有了今日的茫崖之战。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专业“倒爷”,合剌当即用中原官话朗声喊道:“宋国将军,我们黄头回纥与贵国素来两不相犯,何故今日兴师动众?”

  杨志打马上前,一脸核善地答道:“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乃自然之理。如今整个海西,只剩下你们回纥部落还未归化王道。

  若是再执迷不悟,不肯投降,那就休怪我们的兵器无眼!”

  这话合剌如何能忍,当即大怒,抽出突厥弯刀向前一挥…只见一万回纥骑兵奋勇向前,策马杀了过来。

  “不自量力!”

  杨志冷笑一声,当即下令步卒前进,同时一辆辆战车被推到阵前,形成“车营”,将部队的外围包裹起来,从而化解骑兵的攻势。

  在战车后方,专门配置了一排火炮和三排神臂弓手,可以尽情地朝敌人铁骑宣泄火力…

  就在回纥骑兵全力冲锋之际,凌振已然下令开炮…经过这段时间的营造,卢家军中已装配至少三十门火炮,眼看大量的“金轮炮”、“子母炮”被远远地抛射过去,落入伤敌方密集的骑兵阵中。

  爆炸的飞片立刻造成了大规模的杀伤,同时烟尘滚滚中回纥骑兵一片人仰马翻,产生巨大的混乱。

  连天炮火过后,却是一轮又一轮的箭矢如飞蝗般射来,大批回纥人纷纷落马,只余下坐骑空荡荡地跑过。

  等到他们好不容易杀到近前,却被无数战车拦住,本身速度带来的强大冲势还没发挥出来,就消解了大半;

  而当回纥骑兵深陷正面战场的车阵时,杨志率领着吐蕃骑兵已从两翼杀到,将他们撕裂,切割 …

  ——————

  “禀告制使,杨都监(杨志)已经击垮了黄头回纥的部队,大首领合剌被杨都监阵前斩杀,从者皆溃…

  如今回纥诸部已被我军占领、控制,大批战利品正在运回的路上!”

  作战室内,一个信使正向卢俊义及花荣、燕青等诸将报捷。

  “干得漂亮!”

  卢俊义眼前一亮,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在身前作战沙盘里的“茫崖”位置,插上了一面小旗。

  如今的他,正坐镇于新建的克里木土城里。这里是海西的中心,更便于其掌控全局,从容布局。

  一旁的燕青忍不住拊掌赞道:“主人,如此一来,整个盐沼(柴达木)盆地就都在您的治下了!”

  “不止如此,”卢俊义微微一笑,同时将手指向西面的金山,“这里的当金山口,是连接河西走廊与金山的战略通道。拿下此处,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门户。

  由于西夏占据河西,传统的丝绸之路已被切断,我们想要与西域贸易,只能转而依赖青唐-黄头回纥-于阗这条替代路线…”

  花荣听罢,恍然大悟道:“也就是说…如今我们征服了海西吐蕃、黄头回纥诸部,就相当于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控制了这条贸易路线!”

  卢俊义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而且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中原的绢纺、瓷器等货物运到西域,利润何止十倍;

  而从西域进口的珠宝玉器、香料犀角等奢侈品,又极受宋朝豪商的欢迎…咱们可以垄断两面的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资金短缺”一直是阻碍卢家军发展壮大的核心难题,尤其是在彻底消化了吐蕃诸旗之后——其畜牧业经济极为脆弱,卢俊义又不能像“羁縻时代”任其自生自灭,那样只会失去统治基础,故而便耗费大量财力“转移支付”,赈济牧民…

  如今听说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众将无不振奋,喜不自胜。

  却听卢俊义话锋一转:“然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要有稳定的政局托底,这才是我全力征服黄头回纥的原因…只有把他们完全同化成咱们的一份子,才能保证这里绝对的太平相安。”

  花荣、燕青诸将这才知晓卢俊义胸中自有沟壑,心里不免又是一阵叹服。

  着即传令给前线的杨志,按照治理吐蕃之法,将一万帐的黄头回纥划为三旗,分别圈定在茫崖、当金山口及大柴旦湖畔的三处绿洲,秦明、武松、栾廷玉各自改任其中一旗的旗主,登记造册,建堡开衙,旗下族人同样也不得私离牧场。

  至于因此空出来的鄯州宗哥、河州木波、巩州陇逋三个吐蕃旗旗主,暂由当地长史代管,他日再由卢俊义择优选主。

  如今卢家军向西拓边两千里,又将一万帐回纥人、三千帐吐蕃人纳入陇右都护府治下。为了方便治理,卢俊义将整个柴达木盆地一分为二:东部以克里木城为治所,成立“蕃州”;西部以茫崖堡为治所,成立“回州”。

  同时将这两州的四旗民众并入“河陇盟”,完成整合,就此改为“一盟二十四旗”。

  卢俊义一方面上表请功,并以“战后重建、安抚诸部”为名,希望大宋朝廷能够拨下款项,助其治理熙河、陇右这一十二州;

  另一方面写信给蔡京,告之河陇地区的情况复杂,希望他能在朝中予以支持…

字号 A+ A- 16
白色 粉色 绿色 黄色 夜间